正文 第66章 附錄 關於婚戀經濟學的名家精彩觀點鏈接(2 / 2)

5.人們結婚的目的是獲得最大化收入:人們結婚的目的是在於希望從婚姻中獲得最大化的收入。如果婚姻收入超過單身收入,那麼人們會選擇結婚,否則就會寧願選擇獨身。結婚有收益,比如兩個人可以互相照顧,或者獲得社會的“正常”評價和認可,由於規模效應而節約生活開支等——曾經有位學生要我具體說說結婚的規模效應,我說:“兩個人單獨生活要兩套廚具,兩個人結婚後隻需要一套廚具,這就是規模效應。”結婚也有成本,比如搜尋婚姻產品信息,請客吃飯,在戀人身上的投入、下聘金、負擔責任等等。人們結婚與否,總是在婚姻的成本和收益間權衡。婚姻是一種商品。如同所有商品可以在市場上交易一樣,婚姻也存在一個交易市場——一婚姻市場的存在也表明人類的婚姻具有高度的係統性和組織性。現代社會獨身的人越來越多,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代人很忙,搜尋婚姻信息的機會成本很高。而且,實際調查發現,白領階層比藍領階層獨身更多,結婚更晚,其原因也很大程度上在於白領階層更忙,有更多賺錢機會,因而進行婚姻信息搜尋的成本更大。——華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董誌強《婚姻的經濟分析》

6.縮小貧富差距比限製離婚更解決問題。我國已一躍而成為“離婚大國”。每年都有100多萬對勞燕分飛。換句話說,每兩分多鍾就有一宗離婚案。離婚者的婚齡在縮短。在提高婚姻質量方麵,與其從法律上大加限製,不如從縮小貧富差距上多下功夫。從統計數字上知道,婚姻質量最差的大多是暴富的富人,破壞他人婚姻的也大多是暴富的富人(包括以權致富者)。多收些利息稅、遺產稅、所得稅、購物稅、限製富人收人才是釜底抽薪,比限製離婚更能解決問題。高低懸殊不大了,誰還在婚姻上“這山望著那山高”呢?離婚率是有極限的。說我們的離婚多,是多在絕對數上。從離婚率上看,中國比美國、俄國低得多。等到離婚率過高的時候,沒有那麼多幼兒園容納孩子,沒有那麼多適合單身家庭住的房屋,在離婚、再婚的過程中出現“新人不如舊人”的概率多了,社會自然承受不了,自然會有人叫起來。如果人們再發現頻繁的離婚不利於家庭財富的積累,離婚率就會“漲定板”。——上海大學社會學係教授鄧偉誌《判斷婚姻存亡的標尺隻能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