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季壯對毛澤東提出的“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有長期的實踐經驗和體會。他十分關心國內工農業生產,強調外貿要立足於生產,要大力促進生產的發展,要同生產部門加強聯係,使產品能夠適合國際市場的需要。他常教育外貿幹部應根據出口的需要去支持生產,參加生產。每到一地,他都要了解生產情況,幫助解決生產上存在的問題。他經常到一些生產基地去看看,從東北的大豆到廣東的水產養殖都非常關心。1960年,葉季壯總結經驗,發表了《積極地做好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工作》的專題文章。指出:建立出口生產基地,是發展出口商品生產、組織出口貨源的重要途徑和發展方向,對於做好外貿工作,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為了提高農村社隊和社員群眾發展多種經營的積極性,他積極建議並經國務院批準,對部分出口換彙率高的農產品實行獎售;對部分國內原料供應緊張的工業品,采取進口原料加工成品的方法,以擴大出口;對出口工礦產品給予必要的經濟扶持。這些政策措施對發展出口商品生產,增加出口貨源,保證商品的規格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又支援了工農業生產和國內市場,對國家、集體和個人都有好處。
在葉季壯看來,外貿工作必須解決好進口與出口的關係。他主張,以出定進,進出平衡,積極可靠,留有餘地。進口用彙要保證重點,補助一般。在外彙使用上,主張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他對外彙平衡工作抓得很緊,隔幾天就要找有關人員談一次,如發生外幣貶值或收支不平衡時,工作就更加緊張,經常盤算怎樣增加出口,怎樣把人民用血汗換來的外彙用在刀刃上。
葉季壯主持外貿部工作10多年中,非常重視處理好內銷與外銷的關係。他的指導思想是,在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原則下,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外交政策的需要,按照需要和可能,有計劃地組織進口和出口。他強調,在製定外貿計劃時,既要照顧人民當前的生活需要,又要照顧人民的長遠利益。
近水樓台不得月
葉季壯長期從事後勤工作,這在有些人眼中是“肥缺”。但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他教育家人說:“近水樓台先得月,那是剝削階級的格言。近水樓台不得月,才是我們無產階級的格言。”
葉季壯生活非常簡樸。他有條用了幾十年的皮帶直到1951年實在不能用時才換掉,後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作為外貿部部長,外國朋友常送給葉季壯一些禮品,他都如數上繳。他有許多出國的機會,但從不給家人或親友購買進口貨。按照規定,葉季壯出國訪問,可以做兩套料子服。回國後,葉季壯堅持要把做衣服的錢還給公家。經管的同誌不肯收他的錢,說:“如果一定要交的話,就把衣服交給公家好了。”但葉季壯說:“按我的身材定做的衣服,退給國家,國家有什麼用?還是退錢好。”堅持把製衣服的錢付給了公家。1963年,一位外國友人送給葉季壯一台手提式電視機,外貿部交際處按規定派人送到他家讓他過目,以便向送禮物的外國友人致謝。那時,電視機還是稀有之物,而且這台電視機小巧玲瓏,清晰精致。葉季壯的孩子們看到了非常喜歡,央求爸爸把它留在家裏多看幾天,可是葉季壯根本沒有理會孩子們的祈求,他過目後立即讓交際處的同誌帶回部裏交公。
在“文化大革命”中,葉季壯受到了迫害。一些造反派認為,葉季壯擔任10多年的貿易部長和外貿部長,家中肯定有很多財寶,而且還會有大量的“洋貨”,於是組織一些人到葉季壯家去抄家。結果既沒有發現“洋貨”,也沒有發現其他財物。他們還是不甘心,懷疑葉季壯把財物轉移到了老家,於是又派人到新興縣葉季壯的祖居進行搜查,盡管他們把死去多年的葉父的墳墓都挖開了,但還是沒有撈到半根稻草。
一天,造反派聽說葉季壯在1961年出差廣州時突然中風住院,他的孩子們從北京坐飛機去探望,機票是由公家報銷的。這些造反派如獲至寶,以為獲得了葉季壯搞特殊化、利用職權假公濟私的“罪行”,便馬上召開批判大會。由於當時葉季壯臥病在床,醫生不讓拉去鬥,便把他的夫人馬祿禎拉去頂替。當追問報銷飛機票的事時,馬祿禎把保存多年的飛機票拿出來說:“機票還在這裏,你們給我報銷吧!”弄得那班家夥狼狽不堪。原來,葉季壯的孩子們遵照父親的囑咐,探病的飛機票款全部是自己支出,根本就沒有拿去報銷。
讓葉季壯不安的是,他的一些老領導受到空前的衝擊。他曾經在鄧小平領導下參加百色起義,對鄧小平的雄才大略非常佩服。“文化大革命”發生後,鄧小平作為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二號人物被打倒。但是,林彪、江青等人知道,他們要打倒鄧小平的證據不足,因此到處收集所謂的證據。而作為鄧小平老部下的葉季壯無疑是十分合適的人選,他的“證詞”可以成為打倒鄧小平的重磅炸彈。因此,他們三次派人找葉季壯“查證”鄧小平的問題。葉季壯很清楚來人的意圖,因此當接受詢問時,沉默壓力堅決不簽。當來人要他簽字時,他頂著不辦。他對自己的家人說:“我決不能做虧心事。”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光明磊落,為真理而鬥爭的崇高品德。
這期間,他不僅為自己受到種種誣陷而憂憤,更為祖國的前途和命運而擔憂。他期望為黨工作更長的時間,但是病魔已經悄悄進入他的體內。1967年6月27日,葉季壯病逝,享年74歲。6月30日,周恩來、李富春、陳毅、葉劍英、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誌到八寶山參加追悼會。周恩來在追悼會前後向到會的同誌講述葉季壯在建軍、後勤、外貿、外援等方麵的貢獻時說:中央把每一個任務交給葉季壯同誌,他總是反複地思考,很好地完成。並號召大家向葉季壯學習。許多與葉季壯共事過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十分懷念和稱讚這位我黨我軍卓越的“紅管家”。老戰友莫文驊為他寫了一首追悼詩:
戰時籌軍食,艱苦計錙銖。
立國主外貿,四海積財資。
秉公耀日月,清白不徇私。
理財稱前輩,德行眾所師。
這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葉季壯的偉大功績和高貴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