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廢棄物價值流轉模型構建研究
經濟視野
作者:蔣懿
摘 要:本文以循環經濟資源價值流為理論基礎,將工業園區複雜的廢棄物資源流轉和經濟活動抽象為綜合有效的數學模型,對我國工業園區更好地實現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工業園區;廢棄物;資源價值流轉
工業園區由諸多製造企業和與之相關的服務行業組成,隨著我國工業“三廢”排放問題日益嚴重,工業園區如想要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就必須組織工業共生網絡來實現廢棄物再利用,通過園區各企業通力配合,加強資源的循環利用“變廢為寶”,構建工業園區循環經濟價值流管理體係,最終使得園區裏的每個企業實現資源效益最優,形成1+1>2的效應。
一、相關理論
廢棄物,指廣義上的廢棄物,不僅包含企業排放出的有毒的、易燃的、有化學反應性的以及其他有害的廢棄物,還包含負製品,即本文核算除正製品以外的企業所有產出。
資源流成本不僅涵蓋物質流成本,還增加了資源物質形態轉變過程中相關廢棄物及排泄物的外部環境成本項目,與資源流附加價值和生態損害價值一同構成資源價值流。
資源價值流分析作為循環經濟學的子學科,是借助資源價值流對物質能源流的生態導引功能,提出的一種融合環境會計學、工業生態學和資源科學的分析方法。為使工業園區循環經濟能實現能源、資源節約、環境負荷消減與經濟價值增加的“共贏”目標,資源價值流分析研究主要有三部分內容:資源價值流核算、分析評價以及改善控製。
二、工業園區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基本內容
在工業園區廢棄物利用層麵上發展循環經濟,需以資源循環為基礎,提高廢棄物再利用率。
以不同的企業為節點,運用資源價值流分析,核算工業園區廢棄物流轉過程,並對其流動過程進行診斷,分析出工業園區的潛力改善點。通過廢棄物價值流決策分析,確定重點環節的改造方案,改善物質流路線,優化廢棄物在工業園區相關企業節點流動過程。對改善後的工業園區廢棄物資源流進行評價和控製,根據設立的成本控製目標,時時監測工業園區廢棄物流轉過程中的內部資源損耗和外部環境損害狀態。
通過目標製定、核算、評價與控製為一體的工業園區廢棄物循環經濟價值流分析,為工業園區資源循環利用最大化,環境績效優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決策支持。
三、工業園區廢棄物價值流核算模型
工業園區廢棄物價值流核算細分為三類:廢渣、廢水、廢氣。工業園區是以企業為節點來參與資源運作,因此以園區的各個企業作為物量中心,核算廢棄物價值。可構建工業園區廢棄物價值流核算基本式:
WVij=IWVij+WEVij
其中i取值整數,代表園區內各個企業節點,j取值1、2、3,分別代表廢渣、廢水、廢氣;WVij表示第i個企業第j種廢棄物總成本價值;IWVij表示第i個企業第j種廢棄物內部成本價值,包括能源成本、信息成本、材料成本;WEVij表示第i個企業第j種廢棄物外部生態損害成本,即工業園區某企業排放未利用的廢渣、廢液、廢氣分別對環境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