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東曾與韓建林博士之間電子郵件方式就有關野駱駝的分類地位討論,韓建林認為對於現在是否能定為新種的問題,目前僅能從分子生物學水平上來作出推測,即目前現存的野生種群可能並不是家養駱駝的直接祖先。當務之急還是需要利用更多的樣品對野駱駝的生物學地位進行最後確定論。這有賴於野外科考大量艱苦細致的調查工作。
早在1997年那次科考遇險之後,李維東曾將科考隊中兩峰已無力走出沙漠的家駝留放在羅布?白腹地一處有水草之地。2001年,中央電視台記者進入羅布泊拍攝野生雙峰駝時,在上述地點發現了李維東當年留放的一峰雌性家駝的屍骨。但是,2001年2月,李維東陪同新疆環境保護局人員到保護區檢查工作,不僅在保護區內見到家駝群,還在該區域發現家駝與野駝混群的現象,證明群養家駝能逐漸適應當地的極端幹旱環境。此外,多年來當地家、野雙峰駝就存在著相互混群和雜交現象。據報告,過去認為野生雙峰駝種群基因最純的吐魯番地區,也放入了家養雙峰駝。野生雙峰駝的基因受到了威脅,這是新擴建的羅布泊野雙峰駝自然保護區麵臨的嚴峻問題之一。
羅布泊野雙峰駝自然保護區內的野駱駝種群還受到狼群的嚴重威脅。李維東和隊友們在保護區內見到的野駱駝屍體多是狼所為,在屍體附近可以觀察到狼群攻擊野駱駝時的驚險過程及野駱駝為了生存所做的最後搏擊的痕跡,還可以在野駱駝的咽喉部見到被狼咬住的大片齒印和紅腫發炎傷口,臀部肛門處被狼掏空,大小腸流了一地,這就是群狼對野駱駝攻擊的主要部位。被狼攻擊的主要是一些幼駝和亞成體駝,因此幼駝和亞成體駝的成活率是很低的。
李維東指出,目前蒙古國的野駱駝也麵臨著狼害的問題,該國專家選擇了捕殺狼控製狼害的方法來保護野駱駝的生存。阿爾金山~羅布泊雙峰野駱駝自然保護區是否要控製狼害,如何控製及控製到什麼水平都是今後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2000年6月,中國政府已經批準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原來一點五萬平方公裏的阿爾金山野駱駝自然保護區,擴大為六點七六萬平方公裏的阿爾金山一羅布泊雙峰野駱駝自然保護區,後成為羅布泊野雙峰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野駱駝建立了這片完整的家園。
阿爾金山野駱駝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6年,保護著占世界現存數量約三分之一的野駱駝,近年保護區內的野駱駝數量有所增加,已由原來的二百五十至三百峰增至二百八十至三百五十峰左右。1999年5月,李維東和科考隊在沿阿爾金山北麓的一次考察中,共發現五十餘群、一百六十九峰野駱駝,其中一群三十七峰野駱駝中,就有半數的是幼駝,這是曆次考察發現最多的一次。然而,根據近年來對野駱駝調查的不斷深入,證實野駱駝並不僅僅棲息分布在阿爾金山,該保護區隻是羅布泊南部野駱駝夏季的一個季節性分布區,秋季過後,野駱駝就從山區遷徙至羅布泊的南岸生活,所以阿爾金山與羅布泊之間有一個動物遷徙通道,羅布荒原才是野駱駝的主要分布區,在此分布著占全世界總數三分之二的野駱駝群體。
為加強保護區的建設,國家環保總局和聯合國環境署啟動了“全球環境基金項目(簡稱GEF項目)”一《阿爾金一羅布泊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這個項目的首要措施,是在烏魯木齊和其他三個地、州,建立野駱駝保護中心和分站。並設立了吐魯番迪坎爾和艾丁湖、哈密南湖、巴州米蘭及拉配泉等五個檢查站卡。2001年4月,由英國電信公司(PDEF)贈送的無線電通訊設備安裝調試到位,各檢查站和保護區管理中心及三個管理分站的電台建立立體通訊網絡。為完成全球環境基金項目,作為該項目業務技術骨幹,李維東功不可沒。
開發大西北。環境影響評價要迎頭趕上
1995年3月,在自治區人代會上,時任自治區人大代表的李維東向自治區政府領導彙報了自己希望從事環保事業想法,自治區領導當場予以肯定和支持。不久,李維東調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原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工作,並很快進入角色,除野生動物的保護研究之外,接觸最多的是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並成為業務骨幹。
十多年來,他西上阿爾泰山、東上昆侖山和阿爾金山,北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進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和羅布荒原,參加了二十六個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項目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他先後參加了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工程首次展開環評工作的博斯騰湖葦業紙廠堿回收項目、塔裏木河油田廢井回灌等項目。李維東在工作中邊幹邊學,基礎調查工作深入全麵,發現問題和環境隱患準確及時、提出的解決方案和解決措施切實可行,環保局審查通過順利、項目甲方滿意,因此多次受到院領導的表揚。
2002年,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承擔葉城到西藏界山大阪六百公裏路段的219國道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院領導點將要李維東帶隊,由數名剛到院裏工作不久的大學畢業生前往現場工作。當時該路段沿途山高路陡、塌方尤多,幾乎十天左右才能通一次車。有一次,由於駕駛員高山反應,車子後輪螺絲沒有擰緊,以致在途中車輪飛出,幸虧車子及時停下,才避免了車毀人亡的大事故。該項目曆時七年,分五路段出了五本環評報告書,達一百萬字。2009年,該項目通過國家交通部和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開工建設。
李維東還曾受自治區環保局和院領導委托,執筆完成《新疆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1997-2010年)》,起草了《塔裏木河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項目建議書》。
2004年,在羅布泊開發大型鉀鹽礦項目立項中。因為羅布泊鉀鹽開發影響到野駱駝的生存,他向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新疆環保局及各有關部門作了情況反映,並在有關內部信息刊物上刊發通報,為保護羅布泊的野駱駝,他正通過各種途徑設法在環境影響評價階段就能夠防止悲劇的發生,他反映的情況已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李維東提出,目前環評工作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如環評工作野外調查時間不足、調查不深人、不細致,抓不住重點,提出的環保措施僅僅停留在原則性的泛泛要求,提出防治措施的針對性不強,往往“放空炮”,管理部門沒法落實。2010年,他在新疆卡拉麥裏山保護區見到的一項鐵路和公路建設項目,修建的動物通道一點也不起作用,把幾百隻蒙古野驢阻隔在保護區之外無法遷徙就是一個實例。
自2007年以來,李維東作為國內專家,在廣西南寧參加中歐項目《廣西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指南》編寫工作,目前,該《指南》編寫已經完成。該《指南》以當地多岩溶洞、喀斯特地質特征地區為基礎,如何開展生物多樣性評價工作為案例,對廣西自治區環保、科研院所、公司企業等部門機構相關人員參加生態多樣性環評輪訓工作,由於引進國外先進的環評科學調查方法,所開展的評價工作目標明確、針對性強、調查全滿深入、提出措施具體、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使得前述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李維東感到收獲頗豐。他認為《指南》對於我國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