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騎兵團(2 / 2)

卞正中點點頭,很讚賞地說道:“王哥深韻騎兵的運用之道,你的方案就是波蘭軍方一直的策略。但是德國正在組建機械化兵團,摩托化步兵師、坦克師是其中的主要部隊。德波邊境到華沙不到500公裏,是機械化兵團兩天的路程。我采用坦克師和摩托化步兵師為先導,常規步兵跟進的策略。一旦遇到騎兵衝擊,坦克使用機槍和火炮射擊騎兵,步兵在坦克後方構築機槍陣地。每輛坦克配備兩挺mg42機槍,步兵每個班裝備一挺mg42機槍,射速每分鍾900-1500發,有效射程1000米。還不包括飛機支援,你算算騎兵衝擊有沒有成功的可能?”

王翰卿思索著,答道“即使不計算坦克火力,衝擊距離為1公裏時,騎兵衝擊的速度最快時速是60公裏,衝擊時間為1分鍾。騎兵要在步兵密集機槍火力下暴露1分鍾,還要受到坦克火力的射擊,每分鍾900-1500發的射速,這樣基本沒有到達敵方陣地的可能。”

卞正中點頭繼續說道:“國內戰爭中自動武器數量少,很難集中使用,因此尚有騎兵的生存空間。我們再來看日軍的火力配置:日軍每個大隊配置一個機槍中隊,含3個機槍排,1個彈藥排,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九二式重機槍,射速每分鍾450發,有效射程2000米。一個大隊還配屬一個步兵炮小隊,2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並且每個步兵小隊還配有兩挺輕機槍。所以在這樣的自動火力下,我們的騎兵如何能有好的表現?機槍和火炮注定是騎兵的終結者,隨著更高射速的機槍和火炮的出現,騎兵部隊注定要在戰爭中退出曆史舞台,這是無法逆轉的。”

王翰清微微憂鬱地說道:“你說的這些我其實也有所了解,你也看到了,現在的騎兵團剩不下幾匹馬,完全就是一個步兵團了。時代發展是不以個人的意誌轉移的,我已經做好了順應潮流的準備。”

卞正中搖搖頭,說道:“順應曆史潮流並不一定要改行當步兵,騎兵兵種自有它的發展方向。”

“噢?”王翰清有些意外,疑惑地望著卞正中,等待著卞正中繼續講下去。

卞正中繼續說道:“騎兵的特點是高度機動性和強悍的衝擊力,保持這兩個特點,並不一定要依賴馬匹。王哥知道美國陸軍有一支叫做遊騎兵的騎兵部隊吧?”

王翰清點點頭,答道:“在黃埔時聽說過,知道遊騎兵在與印第安人的戰爭中戰功卓越,但這支騎兵部隊後來怎麼發展就不了解了。”

遊騎兵的現代戰術是在二戰後期開始探索,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初具雛形,直到現代的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反恐戰爭中才大放異彩。這些卞正中自然無法與王翰清講訴,隻能提前總結了,說道:“隨著自動火器的發展,遊騎兵部隊已經大部分裁撤,但留下了3個營的建製。他們人員精幹,裝備最精良的近戰武器。采用直升機、潛艇或者傘降等方式輸送,近距離投放到目標附近,大大提高了機動性。他們的任務是深入敵後,攻擊敵方指揮部、通訊中心、後勤物資據點、解救人質等,實現一擊致命,簡稱’斬首’任務。”“嘔?斬首任務,這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好像有點我們的突擊隊的意思。”

“你說的不錯,遊騎兵實質上就是一支突擊隊。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成專家。這個突擊隊是全軍最專業的突擊隊,兵員萬裏挑一,直接隸屬美國陸軍參謀部,執行關係全局的關鍵突擊任務。是美軍精英中的精英,地位極高。”

“兵員精簡,素質提高。從集團衝擊變成精確突擊,騎兵的載體改變了,機動性和衝擊力大大提高,這確實是不錯的發展方向。”王翰清一點即透,思路清晰,不愧是黃埔的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