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修成金仙者,自體肉身便成了一具皮囊,反是一種累贅,故飛升仙界之前都要兌去肉身,也就是所謂的羽化飛升。雖然飛升仙界,但肉身卻不能損壞,並還與仙體息息相關,故飛升之前都要尋個隱蔽之處,先將自己肉身藏好。因肉身不朽不腐,還要防著給後人毀壞,惑給野獸食啃,故肉身所藏之處極為隱蔽,並絕不能給人知道。
想當年寇謙之年輕時,福緣深厚,迭有奇遇,加之自身修煉堅苦,竟以百年之功成就了金仙地位,實是古今罕有之盛舉。
寇謙之羽化飛升之後,肉身所藏之處無人知曉。便是他飛升不久後,下界省親,也從未提說過一個字。金仙飛升仙界之下,都有一次省親機會,從此之後便與下界屏棄俗塵,斷絕往來,無論甚事,也絕不再理會過問。
仙人寇謙之雖然飛升仙界,仍懸念下界的親人,故借著難得的省親機會,並求得一枚蟠桃,借此給後代親人一些福澤。
這些先祖風範,老主人自中常有先輩說起過多次,故早就耳熟成詳了。此時在這山腹洞穴裏發現先祖寇謙之的肉身,驚喜之餘,又是戰戰兢兢。
當下便想招呼眾人疾速退出洞外,但轉念一想,先祖早有預示,將自己等人引來此地,定有用意。而現下這裏人都是先祖後代,當不會有毀其肉身之心。便是唯一的外人楚天秋,也是個至誠君子,更不會有此惡念,想通此節,這才將心放寬。
老主人當即吩咐寇鼎天扶著自己離開椅子,跪倒在先祖肉身之前,行叩拜大禮。禮畢,又重新坐回椅子上。
這時,倏見肉身頭頂那支寶幡忽地縮小數倍,化作一道光華落在老主人手裏。老主人寶幡在手,細細打量,隻見寶幡現下隻縮小至三四尺高下,略似華蓋,幡頂嵌有一顆寶珠,精芒射目,不可逼視。幡麵共分七色,並外放七色光華,四邊瓔珞流蘇,熠熠升輝。寶幡還可開可合,開起是幡,合起便如一支手杖,攜帶甚為方便。
老主人見那寶幡華蓋撐空,寶相輝煌,奇麗無儔,心下甚喜,暗咐道:“此幡當是招魂幡了。”隨及看到幡柄上刻著一列小彖,細看之下,果是“招魂寶幡”四字,隨又點頭暗咐:“果然沒錯了。”
此時寶幡撐如華蓋,不知開合之法,拿在手裏甚是不便,當下便將寶幡交給身旁的寇夫人護持,並囑其毋要小心在意。
那肉身先前在寶幡的罩護下,好似全身都在發著光芒,寶相莊嚴,不可逼視。此時寶幡離開頭頂後,肉身沒有寶幡的罩護,便一下變得暗淡下來,反而看得更加真切了。肉身宛如玉石,雖隔著一層道衣,仍從裏往外透發著一股淡淡的光芒,越發顯得神儀內瑩,寶相湛然。
肉身仍呈飛升之前的形狀,端坐蒲團之上,雙手掌心向上,並排放在腿膝之上,而手掌之上還放著一本巴掌般大小,薄如蟬翼的小冊子。隔著雙肩,還看到背後插著一對寶鉤,鋒芒外露,一看便知絕非凡物。
先是寶幡自動落於己手,後又目睹先祖肉身真容,老主人此時已然豁然悟通,知此乃先祖有意將自己等人引來,並使其寶物歸主。當下欣喜若狂,並命寇鼎天上前將那小冊取來一看,見封麵上彖寫著“錄圖真以”四個大字。真經不過十數頁,再翻開一看,上麵密密麻麻寫得都是米粒般大小的彖體字,雖略略一看,也已看出竟是一部修煉道法仙功的秘訣。
小冊最後一頁夾著一張箋紙,取出一看,隻見上麵字體工整,竟是先祖寇謙之的字跡,細看之下,大意是:吾飛升在即,將之前所使一對吳天寶鉤和一冊“錄圖真經”皆留於後代風雲雙童,以此好生修煉,振我寇家雄風。紙箋最後幾行小字,則記錄得是招魂寶幡的用法。
老主人看後,驚喜萬分,咐道:“箋上所指風雲雙童當指寇風寇雲了。先祖果是愛護後輩,不僅將自己之前所使寶物和修仙秘訣,盡皆留後人,並還算出後輩裏還有風雲雙童,當真天機妙法,算無遺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