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章 尋尋覓覓(1 / 2)

南疆之地,中原之南,窮荒僻壤,遍地毒瘴惡癘,雖是蠻人雜住,仍以蠻人居多。

楚天秋之前也曾尋訪過南疆,隻因南疆地廣,且又語言不通,尋訪無果後,也就未再細訪。

此後尋訪各地,楚天秋偶聽人說起南疆之地有一族類,擅巫術,能驅神役鬼,起死回生,頗具神通,當時聽了也未在意。一晃兩年過去了,楚天秋遍訪無獲,不免氣餒。

這一日,看過蘇卿後,從黑龍潭裏出來,辭別金銀二使,楚天秋心想:“已過了兩年,卿妹托生之人已啞啞學語了,而我卻還一無所獲,豈不叫人灰心絕望。”卻不知下步該怎辦,一時茫然無策。

忽地心念一動,想起前事,隨即一喜,咐道:“先就曾聽人說起過南疆有一族類,能驅神役鬼,使人起死還生,當時以為笑談,也未在意。若那類族人真有這般本領,說不定卿妹不用再等十一年,便能起死還生也說不定。此時反正也其別法,轉不如飛往南疆,尋到那族人去試試也好。”打定主意後,徑直飛往南疆。

南疆幅員數千裏,族類無數。而楚天秋也隻是道聽途說,並不知那類族人所居地址和族類名稱,茫茫南疆,一時卻又哪裏尋得到?楚天秋用了兩月時間,將南疆整個尋了個遍,也未尋到要找的那類族人。

這日,楚天秋尋到湘西,因見當地山清水秀,不免多停留了幾日。湘西因地近中原,當地土著人多受漢人熏陶,且當地漢人也多,在言語和風俗逐漸漢化,人豐物阜,蠻漢之間相處到也和諧。

楚天秋這兩年來都是暗訪,為了不惹人耳目,往往飛行於荒山僻壤之間,甚少真正地深入到民間。直過了兩年,毫無所獲之後,楚天秋才悟覺自己所行偏差,皆是徒勞。故當他到了湘西後,便改了策略,並從一個遊訪郎中手裏買過他的行頭,裝扮成一個遊訪郎中的樣子,遊訪在湘西各地之間,借此探訪有無與蘇卿死時同時出生的小孩。

楚天秋因曾隨瘋道人略學過一些醫道,裝扮成遊方郎中,倒也得心應手,故短短二三月間,楚天秋已然在湘西頗俱名聲。

楚天秋從當地族人口裏得知,在此偏遠之地,大山群中座落著一個小部族,因那裏與世隔絕,最近暴發了瘟疫,族人幾近滅絕。楚天秋聽後,激起俠義心腸,意欲以己之力,挽救那瀕臨滅的部族。

當下他向人問清聽了那部族的具體方位,然後便尋了去。一入茫茫大山中,楚天秋便迷失了方向,雖按人所說得方向尋去,可在山中連轉了兩天,也未尋到,心想:“我真是笨呀,隻顧著在山裏如無頭蒼蠅般的亂撞,竟怎忘了飛空尋找,豈不事半功倍?”

眼見天色已黑,暝煙四合,便是飛空尋找也是無法,隨即又想道:“還是先尋落身處住下,待明日天亮後,才飛空尋找的好。”可是四下棒莽雜生,崗嶺起伏,想要尋個安身處都不能。

直到月上梢頭,楚天秋才在一處平穀裏尋到一座破敗的祠廟。不大,隻有一間,牆皮脫落,屋頂露天,隻門上還可隱約看到“武候祠”三個大字。

南疆一帶,對諸葛武候敬若神明,隨處可見千年前為他修建的祠屆。有的至今還香火鼎盛,有的卻早就破敗不堪了。

楚天秋到了裏麵一看,武候塑像雖還具模形,但已麵目全非。仍向武候像行了一禮後,楚天秋心想:“這裏雖然破敗,但也算是個安身處,總也好過露宿野外的好。”隨在屋角收拾出一塊淨地,然後盤膝打坐,閉目運功。

也不知過了多久,楚天秋睜開眼時,已是月至中天。外麵月光匝地,清亮如晝。月光從屋頂破露處投下片片清輝,映得裏麵忽明忽暗。

清光下被,玉宇無聲,偶聞遠處風過林梢,如起浪濤。待風過林靜,又突聞一二聲狼嚎梟鳴,淒厲刺耳,甚是駭人心膽。

楚天秋運功完畢,神清氣爽,精神大振,竟毫無睡意。當下起身走到外麵,觀賞起夜景來。

此時正值盛夏,外麵到處雜花似錦,綠草如茵,月光底下,清風陣陣,暗香浮動,隨風入鼻,幽香沁人,頓覺心曠神怡,百慮皆忘。遠近峰巒林木,泉石花草,都似鋪上了一層輕霜。天空是一望晴碧,偶有片雲飛過,映著月光,玉簇錦團,其白如銀。

楚天秋站在月光下,正自癡看眼前夜景,忽聽得遠處傳來一陣淒厲般怪嘯。那怪嘯一聲一聲地傳來,一會兒忽高,一會兒忽低,捉摸不定。頓給這清幽夜色憑添了一種怪異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