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另外三人還沉浸在失落之中,誰也沒注意到石麵變化,唯獨楚天秋看見到了石糟裏的丹丸,心想:“這顆丹丸當就是寧道子仙人一同留下的,既留於此,定當非常之物。”心裏一動,當即便伸手往石糟裏去取那丹丸。
正在這時,忽聽蘇卿一聲驚咦,說道:“那銅冠叟的屍體怎麼不見?”
楚天秋聞言一怔,當即停手往室外看去,果見原先倒在壁腳下銅冠叟的屍身竟不翼而飛了。一怔之後,才又想到石糟裏的丹丸,再回頭去取時,卻見玉石表麵平滑若鏡,已然複了原樣,不僅那凹糟不見,便連糟裏的丹丸也一同不見了。
楚天秋見狀之下,好不懊喪,卻也無可奈何,隻得作罷。
這時,蘇葉唐三人已然奔到外室尋銅冠叟的屍身去了,楚天秋也隨之跟出,四人將裏裏外外都尋了個遍,也未見其屍身,心裏雖然奇怪,也未作他想,隨即便放過一旁,不再理會。
當四人重又回到裏室時,卻見原先插在玉石上的那三柄劍竟已然跌落在地上,再看平石表麵,原先那三個劍糟竟也消失不見。
劍落地上,絲毫未損。劍身光芒瑩繞,神威一如往昔。
楚天秋首先將自已那柄清霧劍拾起,先給魔教主得去,此時失而複得,心裏自是歡喜無限。
蘇卿隨之也將自己的映雪劍拾起,也是驚喜交集,手裏拿著映雪劍,怔怔出神。
地上唯剩下那柄劫塵劍,劍身寬有四寸,長有四尺餘,又長又闊;劍脊兩邊各有一道蜿蜒如龍形的水紋。此劍形式古拙,與清霧映雪二劍相比,竟形式不一,各有所長。
四人之前雖然都看過魔教主曾放了過劫塵劍,但那時劍光如電,劍的形式卻未曾看清,此時劍在眼前,這才將劫塵劍的全貌看在眼裏。
楚天秋和蘇卿雖將各自的神劍取回手,一時好奇,便不免向劫塵劍看看了幾眼。
葉青青和唐羽對著地下的劫塵劍,互相看了一眼,正知發怔,不知所措之時,卻聽楚天秋道:“這劫塵劍原先本就是葉穀主之物,是魔教主使奸計從其手裏騙走了,本就是穀主原有之物,現在你們正可將劍取回,也算是物歸原主了。”
葉青青和唐羽自上次在惡鬼溝時,聽葉隨風說起往事,才知劫塵劍被魔教主騙去一事,此時雖然劫塵劍近在眼前,伸手可即,兩人反倒猶豫不決,不知如何是好了。
當聽楚天秋說完,兩人再無疑慮,由唐羽將劍拾起,與葉青青相互端詳,口裏說道:“今日既窺到天書內容,神劍又物歸原主,也算天意使然,回去後師父定然歡喜。”
因劫塵劍本身無鞘,且兩人誰也不會運用之法,隻得商量之後,由唐羽攜帶,用衣帶將劍係在背後。
此時楚天秋和蘇卿已將各自的劍收起,又向寧道子通誠禱拜一番後,這才出室而去。
四人此來本為救人奪劍,不想卻有此意外收獲,不僅巧窺天書,且連各自神劍都取了回,都是歡喜無限。
出了石這室,四人一麵循著原路往外走,一麵商量下步如何救人。
蘇卿道:“先前給魔教主僥幸逃走,現下他當已回到魔宮,我們行藏既露,再想按前計劃救人,恐怕行不通了,隻能另想別法。”
葉青青點頭道:“魔教主逃回已久,恐對瘋道人不利,此時我們要去救人,當貴在神速。既然前法又行不通,我們不妨略為變通一下,分作兩路,一路由地道潛入石牢去救人,另一路由魔教正麵進攻,吸引魔教的注意力,裏應外合,這樣成功的機率更大一些。除此之前 外,也別無他法了。”
三人聽葉青青說得有理,俱都點頭稱善,隨又商定隻由楚天秋一人從地道潛回救人,餘下蘇葉唐三人則由魔宮正麵佯攻,配合楚天秋救人。
蘇卿不放心楚天秋一人去救人,本想一同跟去,但楚天秋堅決不許,並說自己一人足可,多一人反成累贅,蘇卿無法,隻得作罷。
很快四人便到了楚天秋原先逃出時的地道出口處,雖然出口早給銅冠叟用禁法隱去,洞壁平滑,渾然一體,根本看不出出口所在,但楚天秋憑著記憶,放出清霧劍,往壁間揮劍一斬,便見一片煙火閃過,禁法已給清霧劍破去,壁間顯出一個黝黝的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