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銀當然要現場給。三天後的大朝會上,五位將軍每人受賞京城別院一套,其它將軍的犒賞也一一頒下,之後還有其它賞賜也是當場宣告。
中國是一個以食為天的民族,凡是大事無論悲喜都要大吃一頓,於是上元宴更顯的熱鬧非常。上元宴其實就是以前的新年晚宴,因為古時中國將新年的第一天稱之為元日,所以從頭一天晚上就開始的辭舊迎新的宴會就稱之為上元宴。這是禮部翻查古書重新擬定漢家禮製時規定的,就連皇帝也必需遵守。
其實李明煩透了這些繁雜的禮節,因為李明很清楚,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交流的加快,這些繁複的東西肯定會被時代拋棄。為此李明跟大臣們不知道吵了多少回了,身為皇帝的李明跟本無法撼動這些夫子們的意誌。沒辦法,皇帝雖為天下之尊,但最大的依然是傳稱了數千的禮節。
“前明失國已逾二百年,我漢家禮製被滿清剔發易服之舉毀之一盡。如今西洋禮製在我中華大地四處蔓延,若朝廷再不強行推行漢禮,恐百年之後我漢禮將蕩然無存呀――”禮部尚書翁同龢伏地泣不成聲,宰相李鴻章連同七部尚書等附議同請。李明長長的一個深呼吸後,點頭同意了。的確,百年之後的危機是真實存在的。不過李明又忽然笑了起來,如今的時代不同了,李明深信這個危機不會再出現了。因為中國是一個上行下效的社會,隻要從皇帝到朝廷大員們都一致依漢禮,那這個國家就會迅速的回複傳統禮節。不過還好,除了祭祀、朝會等官方行為外,平時到沒有要求。
所以,上元宴就成了中國展示傳統禮儀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因為在上元宴上,不僅是滿朝勳貴,還有各藩屬國、自治領的君王,以及各國使節。當李明將文化擴張和軍事擴張的區別告訴大臣們後,文官們就對此報有級大的熱情。到是武官們無動於衷,因為他們認為:隻要老子把炮口頂在他腦門上,別說讓他們學漢禮,就是狗禮他們也得學。
對此李明無所謂的笑了笑,因為文化擴張需要軍事擴張為前提。
正因為這個原因,也因為這是中華立國後第一個上元宴,更因為這是國朝大勝的第一個上元宴。所以三省六部官員都為辦好這次上元宴親盡全力。
三省六部製在眾多官員的勸諫下還是恢複了,不過恢複的隻是名稱,權責其實都變了。皇帝為全國最高領導人,親掌軍事設中書省,下轄參謀本部、軍種司令部、兵部,主官全國軍事;尚書省設宰相,下轄六部――戶、禮、工、吏、司法、外交六部,主管全國內外行政。門下省下轄――刑部、禦史台、檢查院,主官全國監察、審判。
李明真心佩服這些官員們,為了能合上老傳統,硬是能扯到一塊去,不過還是達到了李明設想軍政法三權分立的目的。
今天的上元宴上海陸空紛呈,各種食材應有盡有。歡笑滿堂是必然的,不過不同的人的的歡笑卻有著不同的意義。中國的官員自然是開懷大笑,因為是得勝而來;自治領、藩屬國的君王們則是小心的陪笑,生怕在這裏一句話沒說好惹怒了中國,最後把賬算在他身上;其它各國使節則是糾結的笑,在如此歡樂的氣氛下當然也要表現出歡樂的氣氛,這是世界第一領土大國和第二海洋大國,還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呀。他們每每想到這,心裏卻又寒涼一分,這樣一個大國又得了如此大勝,今後的對華政策該如何調整?
二十年前的中國還任由他們揉捏,今天的中國已經需要他們小心應對了。看看門口值守的憲兵們挺直的腰杆,看看他們剛毅神情。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國家想要真正獲得自信心,一場勝仗、一場暢快淋漓的巨大勝利,是必需而唯一的前提。現在中國有了,他們不再懼怕外國人。要跟這樣的國家開戰,除非集合歐美全部的力量,但這又是不可能的。在很長的時間裏,無論是這些公使還是在他們本國的議會裏,都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
在歐美白人的眼裏,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古國,普通白人百姓對中國的印像大多還停留在:中國是一個神秘而古老的國家。而這一切的認知,除了對中國片麵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思想方式的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