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育普及工作的順利開展,禮部的工作就完成了大半。之後五年裏,就是不斷加強和完善三級教育體係,普及初等教育、強化職業教育、完善精英教育。同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中已經不斷湧現出為了錢財不惜一切的行為。所以加強禮法的引導性,讓國民行為更加有序化也是禮部重要的工作內容。還有就是明年的科舉大考之事了。
現在兵部已經不是前清時代掌握全國軍隊極其行動的部門,現在兵部已經實際成為全國軍事後勤單位和軍法審判單位。雖然不掌兵權,但權責卻也更重了。軍事物資的製造、分配與儲存,憲兵部隊的分派與管理,都必需條理化。尤其三大督護府的設立,官員的選派就是兵部必需小心應對。
工部很忙,無論道路建設、科技研發、軍工製造、民用生產,凡是跟工業製造有關的行業都歸屬工部管轄。而中國的工業發展又極不平衡,大量工廠集中沿海沿江一帶。雖然也能完成工部的生產需要,但總不能西北用兵所需物資每次都從江南調運吧,不僅運費高昂,而且路途遙遠恐日久生變。因此就地生產與製造就必需提到日程中來。以新西伯利亞城和鄂木斯克為核心,建立西北重工體係就顯的極為重要,這也將是工部五年中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而西域諸國則以扶持以采礦、冶煉、粗加工為主的基礎工業,至於精加工和成套裝配自然不能流露出去,這是也是朝廷控製西域諸國的手段之一。同時西南工業需要進一步完善,東北、東南的重工工業需要重新整合優化,帝國腹地的安全性自然有保障,所有中原重工集團的組建也在工部的考慮之內。同時道路向帝國邊疆的延伸與國內建設的衝突,也需要重新梳理……張之洞說這些方略時是輕描淡寫的,時代的不熟悉成了這些老臣們最大的短處,所以他們退下也是大勢所趨。也正因為年後他就正式退休了,所以他說完就拍了拍坐在身邊的下一任工部尚書盛懷宣,示意他好好看。盛懷宣抬起頭來苦笑了一聲,他第一次發現,當官尤其是當大官,未必全是好事。
作為全國司法擬定與執行部門的刑部,正在草擬各類律例條文。隻有完善律法條文,才能有效的指導國民進行各類經濟與政治活動。而所有律法中最核心的基本法――憲法,已經經過兩次修改至今尚未能定稿草案。即將上任的刑部尚書伍廷芳很是苦惱。
“舊的問題解決,就一定會有新的問題產生。有問題不可怕,解決就好。”作為皇帝,總要是做最後結案呈詞的:“大理寺,作為全國最高軍事審判機構,朕看還是讓他獨立出去吧。軍、政、法三權分立,應該是一個國家三根最堅實的基柱。帝國太大了,大到哪怕最英明的皇帝也無法一手撐握國家的全部權利。集權的好處在於興也勃焉,但最大的弊病也是亡也速焉。之前十餘年帝國傾頹,需要重拳整治,皇帝大權獨攬有利於集中力量。但時至今日,完成對俄戰爭的勝利後的中國,已經渡過興也勃焉的階段。朕不是什麼英明之主,這點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治理國家、行軍打仗都是眾位卿家的功勞,其實朕唯一的的功勞也僅僅是找到了你們而已。”
“朕近觀史書,無論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年青時都創下了不世功勳,自以為天下秋春將以自己的意誌運轉,卻不知道,天地大道跟本不為人的意誌而轉移。所以當他們晚年之後便是昏招不斷,一個帝國在他們手裏達到了巔峰,卻也在他們手裏開始衰弱。可以肯定的是,曾經那套維持中國幾千來的大統一製度已經不合適現在社會了。王朝更迭,是中華民族苦難的輪回,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中結這輪回的詛咒。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家不能分裂,如此龐大的國土更需要強力的中央集權製度,才能保證國家的穩定。隻是這個中央集權不能再集中在皇帝一人手裏了。”
“當今天下治國製度無非三種,獨裁、共和與立憲。帝王獨裁帶來的危害,已被曆史演繹了無數次。中國不是美國那樣的移民國家,也就注定無法實現美國共和製度。所以,立憲吧。眼前中國外部危急依然存在,就先實君立憲,但在律法上要做好虛君立憲的準備。”
“皇帝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身份,掌握著國家穩定基石的軍隊。幾千的中華史其實都說明了一件事,隻要軍隊不亂,國家就不會亂。由皇帝掌國內外安全,讓宰相行治國之權,由獨立司法機構監察國家,這是朕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如今歐洲各國實行軍政法三權分立的製度,我國最早的漢代三公製度也是如此。既然自今中外都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行政製度,我們現在實行也不算晚。一道宮牆隔開了皇帝與民眾,深宮之內的皇帝跟本不了解百姓的真實需要。但民間出身的宰相知道呀。所以宰相的任期最長就定為二界各四年,朕希望八年之後能開始中國第一次民主****,讓民眾選出自己認為最合適的宰相,這也許對中國來說會是最好的選擇。”
“皇上……”大臣們全部跪倒在地。在中國曆史上,所有君王無一不是加強皇權而削弱臣權。幾千年來,這還是第一位主動放權的皇帝。一時間,大臣們張口,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想說朕英明?還是朕偉大?其實都不是呀,朕治國不如李嚴與眾卿,打仗更不如王段馮吳等將軍,其實朕要感謝你們,是你們的兢兢業業才創造了今天中華的偉業。當今中華有遠超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國土麵積,本就是盛事之一。更有了放眼全球以爭霸的信心,王朝在短短十餘年間就推上了一個盛世。興也勃焉呀,看秦隋二朝無不如此。但朕不想也如同秦隋一般二世而亡。許多夜裏,朕總聽見秦皇隋文的歎息。亡也速焉,朕也害怕。但人生一世終有一死,百年身後世誰也不知道,所以朕就想,能不能為未來做些鋪墊?”
“朕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朕也不清楚未來會是什麼模樣?切在黑暗中前行吧。”
“皇上胸襟,必能光耀千古。”李鴻章說的斬釘截鐵。
“耀不耀的,朕不在乎。就憑今之國土之寬廣,朕的名字必將被曆史所記住。朕隻希望上天能看到朕的恭謹之心,好讓這盛世多延續幾年。”嗬嗬――李明突然笑了起來:“都起來吧,本來今天是你們君臣商討未來國家戰略方向的會議,朕卻突然莫名其妙的感慨了起來。本來挺高興的事,被朕這麼一攪和都亂套了。好了不說這個了。眾卿的方略總體沒什麼問題,先經濟後軍事的安排不僅是國家的需要也是眼前的現實。有問題就解決,不行就坐下來商議。朕不認為現下中國有什麼問題是你我君臣解決不了的。”
皇上總是這樣,當滿朝哀傷之時,皇上卻顯的信心無比,就如甲午年全軍潰敗之時,皇上卻滿懷勝利的信心親自帶兵北上。如今大戰方停,帝國榮耀至極,皇上卻發出二世而亡的憂慮。
處危而不亂,亦不被鮮花而迷眼,這才是一代明君之風範,中華千年君王之中,吾皇當為第一。事後李鴻章是這樣評價皇帝的。不過在今天的會議上,國家軍政各部的總體方針是確認了下來,這也是今後五年的工作內容。會議主體結束了,但許多雜事也需要商討。比如就有人問,如今帝國有東西北三大督護府,何時在坤甸或雅加達設立安南督護府呢?
“安南督護府會設的,首先絕對不會設立在坤甸或雅加達的。督護府自古設立之目的是為統馭番邦之地,蘭芳可以算是我華人海外之地,豈能等同於番邦?安南督護府不是不設,是還沒到時候,因為安南督護府所轄之地還沒有打下來。”對於皇帝的解決,大家會心一笑。
PS:做為政治小白和軍事外行,寫這樣的內容真的很難。BUG是必然會有,請大家不小心忽略掉吧。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