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方麵,隨著我控製的海域加大,海軍有會適當的加強,但戰後首要是經濟建設,所以海軍在新式主戰艦支隻能少量增替,主要建造小型驅逐艦和護衛艦,以加強對各海域的控製能力。同時國民警衛部隊將擴建海岸警衛隊,做為培訓海軍後備部隊。”
“以上是參謀本部對國防戰略態勢的安排。”說完王士珍將指揮棒放在主席台上,敬了個軍禮後退了下去。
李鴻章站了起來。雖然嚴複已經完全接手宰相的職權,但正式任職還需要等到明年新年過後,所以在內閣高層會議上,代表內閣文官發言的還是李鴻章。李鴻章向諸位拱手致禮,隨後拿起指揮棒緩緩的說道:“關內漢地自不用多說,仍按現例不做變更,唯一變更的是考慮到海軍的需要,將********為行省。東北的黑龍江和吉林兩省恢複至前清劃分,新疆也恢複前清版圖範圍。”
“西伯利亞也劃分出十個行省,官員由朝廷任免,實行直接管理。前期官員已經進駐各地,待年後開春之時,其它官員將隨移民一同前往。”
“自古以來,我國受到最大的創傷,敵人全都來自北方,而且出發地都是蒙古高原。此戰雖一戰而定北域,為防將來可能有反複,所以將北地進行行政拆分。內蒙古一分為三,從東到西分別是察哈爾行省、綏遠行省和寧夏行省。蒙古一分為四,東南西中四個行省。此兩地行自治區辦法,本地行政長官由各地自行選出,報朝廷確認,實行親王例。如此,蒙古之霍亂之地等於在我國包圍之下,加之被強行分割,隻要國內沒有內亂,相信此地已無力對抗中原。”
“鄂木斯克以西之西北之地由朝廷直接管轄,設三個行省。但此地久在俄人治理之下,亦有不少俄人不願離開故土。為張顯我朝仁義之形像,這些俄人在得到保證其私有財產的前提下願加入中華國籍,然此地仍有大戰之可能,故治理之法亦不能等同於漢地。因此地依然行羈縻政策,此三行省上在鄂木斯克設北庭督護府。”
“正西,我國在西域諸國的力量薄弱,收複此地也大多借用藩屬國之力。所以戰後朝廷要直接統治該地則不可能實現。但西域諸國之地必竟是我軍打下的,所以這些地方並入我國領土之事不容致疑,各藩國也表示認可。從朝廷名義上,各藩屬國由皇上分封,所封之地仍舊是他們的故地,不過一切禮儀依漢禮而行。分封之後,其行政關係如同春秋諸國與周王室的關係,行外藩王例。此地也行羈縻政策,在塔什幹設安西督護府。”
“南洋諸島與我國關係深厚,且不說該地皆為我漢民與我等屬於同宗,其戰略地位也是屏蔽我南方本土安全之要地。雖然蘭芳國有意並入本土,我等還是予以拒絕。其一是南洋諸島所行之共和政治與本土之帝製不同,一但並入其製度的變更恐會引起騷亂。其二也是做給世界各國看的,一來張顯帝國無意侵戰他國,即使他們願意並入中華;二來就是告訴世界各小國,中華之心胸寬闊如海,容的下任何政治製度。這也是為將來擴大我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做的準備,眼下至少現在南美諸國是認可的。”李鴻章的話才一停頓,與會眾人無不發出會心的低笑。
“正東的琉球行內藩王例。朝鮮雖然有獨立行政權,但其地理位置卻處在我國軍事力量範圍之內,加之朝鮮是我中華千年屬國,所以也行內藩王例。”
“至於東北極地,目前並無我軍一兵一卒,更別提派駐官員。所以設立的安東督護府也隻能暫駐海參崴,朝廷要對那片東北極地實施治理,還需要等到軍隊進駐之後了。”
“我國北方已並入本土,西麵也有兩大督護府守衛,西南方向則是高山峻嶺,也有廓爾喀等藩屬國以為屏障。中南半島等地眼下雖處英法控製之中,但緬甸、越南、南掌等諸國民眾依然心向我朝,暹羅更是唯我國之命是從。南洋海上有蘭芳為外屏,東麵海上有關島、光緒群島為警戒,東北亦有阿努依為屏番。可以說我漢地處於四麵保護當中。唯獨東麵的日本是我國所有外部防禦圈上唯一的漏洞,一但被敵所趁,我漢地本土東部沿海將直接暴露於敵人艦炮的直接威脅之下。故今後我朝對日本的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政策都需要謹慎,一切以控製日本為目的。”
“未來的國際局勢依然存在各種各樣的爭鬥,我中華經此大戰之後已經確認我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然而此戰雖然掠地無數,但戰爭卻消耗了近十年來儲備的各類物資。所以戰後將以經濟建設為主,前期因為戰爭而停止的各項建設將重新啟動,發展國家經濟重新儲備各類物資當為首要。”
隨著李鴻章的拱手而下,國家軍政大體方向已經確認。這是新中國自曠世大戰之後第一次確認朝廷未來的行政方向。當主方向確定後,各部也紛紛呈報本部草擬的方案。
外交部長唐紹儀在歐洲趕不回來,所以外交部的彙報由副部長梁敦彥發言。外交部發言簡短,作為後崛起的國家在無力挑戰當前霸主地位之時,自然要老實的當好小弟。裁軍是做給外人的看來,以來表中國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對各藩屬國的態度,也是想表明中國現在最需要的是發展國內經濟,無心擴張。在對外關係上,加強與德國的關係、穩定與英法的關係、保持與兩奧的往來、恢複與俄國的交往,這是外交部的對歐基本政策。對行積極進行經濟活動,擴大華人在澳大利亞、南美與加拿大的影響力。對於美國,將在經濟與軍事上盡一切可能限製其向東擴張,巡訪艦隊將成為最重要的一環,外交部已經做好了相關準備。
“對外尋找投資、擴大市場。對內刺激經濟,引導投資與消費。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按市場需求穩定投放貨幣。通過調整財政政策,有序引導國家經濟。降低稅率,發展經濟,是未來五年中戶部的主要工作。”戶部尚書林啟兆用一句話就概括了戶部的大致方針。但隨後提出近五年期的一個重點財政政策――累積稅率:“跟據對全國各商家工廠近來的變動發現,小型企業平均生存時間大幅短於大型企業。企業規模越大,抗外部風險能力越強。因此將國內各家小型企業進行合並是必需的。如果僅通過行政手段進行強行合並,未來企業發生分裂的可能性也極大。所以戶部決定出台累積稅率政策,意為一個企業交的稅越多,則可得到越大幅度的稅收減免。如此一來,大量小型企業為能享受這樣的優惠,將會以最符合市場需求的方式自行合並。這樣最大程度避免了行政去幹預市場。當然,累積稅率政策僅僅隻是一個臨時政策,也將設定上限。否則可能出現某一產品全國隻有一家企業生產的情況,這會導致失去競爭而市場不能有序發展的宗旨。所以累積稅率執行期限預定為三年,最長五年。”
吏部尚書孫家鼐也說的很少。為了實行全國教育普及,從年初就對全國進行了詳細的人口普查。國民總體情況的數據采集與分析已經完成,後續主要任務是向北方進行移民,同時對西、北新占之地人口重新登記造冊。不過隨時時代變化,對官員的考核要求也需要隨之變化。所以吏部重新擬定官員考核標準就是今後五年最重要的工作。至於宣傳,孫家鼐笑曰:“沒有什麼比西北大捷的事實更能鼓舞人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