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的宗藩條例(2 / 3)

在此局麵下朝廷特使提議,由向承德暫代琉球王攝國政,以便於讓琉球行政正常化。對此提議,山南山北兩族長老雖有不樂之色,到也沒有反對。這不僅僅是朝廷武力強大,而且向承德還是尚泰的侄子,因為他的父親向德宏是尚泰的姐夫。而向德宏無論在中國還是琉球都是赫赫有名之輩,他最有名的事跡是1876年偷渡中國,向清朝求救,阻止日本吞並琉球,並聲稱“生不願為日國屬人,死不願為日國屬鬼”。但當時清廷行綏靖政策,不願意過多幹預琉球事務,最後琉球覆國。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到是有意相助,在於日本的談判中爭取到,讓向德宏到南島以琉球王的身份重新複國的機會。但向德宏本意是要光複琉球全境而不是偏安一域,所以還是拒絕了。然而複國之誌未酬,卻也終身不再回故土,於1891年客死中國福州。而向承德就是向德宏的長子。而朝廷也正是看在向承德的琉球王族身份和他父親為複國做出的犧牲,所以提議讓他為琉球王不能親政時期的攝政官。

向承德感恩戴德的叩謝了朝廷特使,然而穿著朝廷所特賜的漢裝就走馬上任了。不得不說的是,向承德確有一國宰相的能力,堆積多日的政務很快梳理清楚並處理下去。但關於琉球的藩屬律條的定製卻碰到了阻礙,首先就是宗藩兩國的責任和義務的問題。

作為宗主國自然要為其藩屬國保護,而藩屬國也需要以朝貢的方式向宗主國表示忠心。對於中國來說這很正常,中國從西漢開始就有藩屬國,中國曆代王朝多對藩屬國采取懷柔政策,幾乎不幹預其內政,卻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無償為其提供保護。在古代中國這樣的方式當然可行,首先是在中國周邊沒有一個部族或國家有滅亡中國的能力,隻要中國不內亂,外族隻有乖乖的俯首稱臣的份。在這種情況下,中原王朝為藩屬國無償提供保護讓對方前來稱臣,一來可以顯示中原王朝的赫赫天威,二來可以通過藩屬國的進貢來滿足皇帝對異域奢侈品的私欲。

但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同了。首先中國不再是獨自尊大的國家,西方列強如果願意聯起手來是有足夠的能力滅亡中國的,再者當今的皇帝啥沒見過,所以對這個時代來自異域的奢侈品也毫無興趣(當然真金白銀除外)。其次藩屬國也不再是中原王朝嘴裏那些可有可無的蠻荒之地,隨著經濟的發展藩屬國也能為中國提供大量的利益。而且藩屬國是環繞中國本土周邊,隨著當今世界局勢的變化,外於中國外圍的藩屬國也就成了中國的屏障,是保證本土不受襲擊的第一道防線,這是最現實的戰略需求。所以,當宗主國與藩屬國的地位都發生的根本性變化的時候,曾經那套宗藩關係就自然就不再適用。

“琉球是一個小國,本身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就連偏安一隅的日本都能將其覆滅,所以琉球需要依靠一個大國提供軍事上的安全保護。這一點諸位沒有意見吧。”在中琉兩中的宗藩關係會議上,梁敦彥逐條陳述自己的意見。

對於這個觀點,琉球上下都是認可的。無論山南山北長老還是向承德都沒有意見。

“既然作為藩屬國的琉球按宗主國中國的要求,定期向中國朝貢履行了作為藩屬國的義務,那麼作為宗主國的中國自然要行使作為宗主國的責任――對藩屬國提供武力保護,以保證藩屬國不受外敵的侵略和壓迫。這一點相信大家也沒意見吧。”

與會的琉球人紛紛點頭稱是。

“中國有句古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本朝在總結曆朝興衰史時,在藩屬國的問題上發現一個很重要的現象――藩屬國的忠誠有跟本性的問題。”梁敦彥的一句話,當場把琉球眾人嚇的臉都白了。這是中國認為琉球在背叛中國的意思嗎?琉球是萬萬不敢也沒有這個必要呀,這可是天大的冤枉呀。

“特使大人明鑒呀――”若不是中國以經廢除跪禮,在場的琉球人非得跪下磕頭不可。山南山北兩長老已經在哀求:“琉球一直尊中國為父國,從未改變。每年朝貢也未曾絕斷,琉球忠誠之心天地可鑒呀――”

向承德更是長鞠不起:“家父當年奉先王密令偷渡中國向前清求救,雖然當時前清不願過問我國之事而使我國最終覆亡於日本人之手。家父是終生不再回故土,世子師林世功更是自殺以明誌。更何況若非吾皇之皇恩浩蕩,將先王從日本救出並助我等複國,恐怕下官等今日還被囚於日人之手。吾皇如此大恩,下官等感恩戴德在前,哪裏敢有絲毫不臣之心。請特使大人明鑒呀――”

“哎呀,諸位快快請起,快快請起呀。朝廷並無此意,並無此意。”眼見如此,梁敦彥是一臉驚慌的急忙站起來虛扶眾人:“此是本官之差錯,未將話說清楚,讓諸位受驚了。”但此刻梁敦彥的心裏卻是很滿意的點了點頭,一句話就能嚇唬到琉球人,那麼後麵的談判就會更加順利。

琉球人不知道梁敦彥的真實目的,卻被他的話所疑惑,不知道他要說的是什麼意思。

“本官所指之藩屬國乃指西北諸國,若諸位通曉唐史應該知道,當年大唐進兵西域之時,西域諸國皆奉大唐為宗主國。然而在與大食爭鋒西域的恒羅斯一戰,藩屬國葛邏祿部居然收受賄賂臨陣倒戈,以至於西征唐軍幾近全軍覆沒。些許財寶就讓一個藩屬國投敵,而此次我朝西征俄羅斯時,亦有不少部族朝秦暮楚。要是我軍久攻不克,恐重蹈先唐覆轍呀。所以吾皇久思得一良策,就是以律法的形式重新確定宗藩關係。但思及先與西北諸國定立宗藩條約恐引起諸國反感,所以吾皇也是思而未定。而此時琉球先王離世,讓吾皇看到一線機會。就是先與琉球議定宗藩律法,有琉球為先例再推廣至西北諸國,到時他們也無話可說。”梁敦彥笑問諸位:“其實說到我朝與藩屬國的關係,恐怕朝鮮更比琉球還要近些。但吾皇還是決定先與琉球來議定宗藩律法條例而不是朝鮮,諸位應該明白我朝之心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