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的勞作已經將麥子全部收割完了,下午的主要工作就是將還沒有運走的麥子裝車拉到學院操場上涼曬即可。用完了午餐,貴婦們收拾幹淨帶著孩子們回去了,學院的學子們也離開了,李鴻章等年老臣子和大部分中低級官員也紛紛告辭。剩下的一群大老爺們終於可以光著膀子躺下來小睡一會了。
但還有重要工作沒有完成,就在眾人小睡之時,從十三陵鎮拉來的兩個巨大的箱子已經進場,隨後憲兵隊和皇家侍衛接管了這裏的保衛工作,並逐一清查人員,直到沒有一個可疑之人。
太陽劃過天空向西方落下,炎熱的空氣溫度也開始降低。涼棚下的眾人們早醒的聚攏在一起小聲的說笑著,並有打擾到正在睡夢中的其它人。雖然都對那兩個巨大的箱子有所疑問,但都很自覺的沒人主動提及。直到最後一個醒來,大家一起動手將最後的麥穗裝車送走。
農活幹完了,大家都坐下來喝著涼茶,等著皇上發話。李明隻是揮了揮手,那兩個巨大的箱子打開了一道門。
“突突突……”一陣發動的聲響過後,一股濃密的黑煙從箱子冒了出來,隨後一個體型巨大的鐵家夥衝了出來,但他很快停了下來。一群士兵將一個巨大的掛件掛在車後,然後站上去一些人,隨著這個鐵家夥就在收割過後的土地上奔馳起來,後麵的掛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壓力泥土,傾斜的弧麵輕鬆的將泥土翻了過來。
文官們激動的看著這鐵家夥輕鬆的轉了一圈,一畝多地就已經翻好了。
“此物取名為拖拉機,現在隻設計出翻地的工具。朕觀近日所觀東漢崔寔所著之《政論》有載,相傳漢時趙過所製曲轅犁名曰耬車,一頭牛就足以耕作,且日種一頃。可惜時過境遷已然遺失,朕已命學院開始研製此類聯合播種設備。當然靠機器種下去自然也要靠機器收割,聯合收割機的研製計劃也已經開始準備了,隻是要等實物體出來還需時日呀。”李明臉色平靜。
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少智慧,但多少智慧的光輝卻湮滅在異族的鐵蹄之下。從周朝的犬戎,到匈奴再到突厥,直到蒙古、女真,每一次中華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都會遇到強盜來襲,他們用鐵蹄和馬刀肆意的蹂躪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民族。每一次異族的到來,就是中華民族的一次傷痛。我們善於從廢墟上建立華廈,這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的悲哀,因為善於創造的民族卻不善於戰鬥。耬車沒了,傳說中的五彩琉璃也沒了,最近的一次就是康熙借著修典集的機會,毀掉了多少文獻。有著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之稱的《永樂大典》至今已十不存一。
大臣們可能想的沒有李明多,他們看到的就是拖拉機開墾土地的效率。在他們看來,若拖拉機能大規模建造,西伯利亞多少地都能開的出來。
武官們也看著拖拉機發愣,不過他們關心的不是那個拖鬥,他們都盯著輪子看。這是一輛擁有八個輪子的拖拉機,在高低不平的麥田裏來回行駛,什麼水溝、麥壟,都無法阻擋拖拉機的前進,一切不平坦的地麵全部壓在輪子下。看到這一切的武官尤其是陸軍將領第一個反應就是裝甲車。鄂木斯克之戰已經證明裝甲車的軍事上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很嚴重的弊端,那就是對地麵平坦性的要求。炮擊過後坑窪的地麵、戰壕、深溝和大洞,都能夠影響裝甲車的機動。裝甲車自參戰以來,還沒有一輛毀於敵人的攻擊下,卻在行駛中因為側翻、陷入坑洞而損壞了不少。如果在裝甲車上安裝上這八輪裝置,那裝甲車的威力必定能更上層樓呀。
“一個民用版的拖拉機就讓你們激動成這樣,咱們中華帝國的高級將領這就涵養?”李明很不滿意武官們的表現,一臉鄙視的讓人打開第二個巨箱:“看清楚,這才是軍用版的履帶式裝甲車。”
由於履帶的使用,明顯越野能力要強於輪式拖拉機,並且前端裝有菱形裝甲,直接衝進空無一人的涼棚並撞穿了一麵臨時推起的土牆。作戰能力立刻在測試中體現了出來,隻是很遺憾的是,它行動緩慢而且很快停了下來。
“沒辦法,發動機動力不足,而整車重量太重,速度根本提不起來。關鍵是履帶結構還有問題,材料也不過關。高強度的工作就會導致目前的現象,履帶脫離。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但動力和材料的問題都解決之後,新式的裝甲車在戰場上一定是如履坦途、攻無不克。因此朕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坦克。”李明無奈的笑了笑,因為自己的出現比曆史提前了近十年就開始研製坦克,但因為技術能力所限隻能拿出來做做樣子罷了。
“皇上,能不能少量生產一些,用於訓練和測試呀。”馮國璋一臉諂媚的獻著殷勤:“皇上放心,坦克的生產費用陸軍部可以負責。”
“一輛隻能跑十來分鍾的坦克沒有任何意思,西北前線有足夠的裝甲車用於訓練。現在都看過了新式裝備的表演,那就去研究新的戰略戰術思想。”李明嚴肅的對眾將們說道:“步炮協同、步坦協同、步炮坦三體協同的陸軍作戰思想,還包括各軍衝間的空地協同、海空協同、海陸協同等等,未來的戰爭是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戰爭,所以必須提早開始準備和研究。記住,寧可讓思想去等待裝備,也不要讓裝備去等待思想。”
“喏。”眾將皆允。
“這下子老子要賣裝甲車,你們總沒意見吧。”李明笑問道。
眾將聞之皆笑。參謀總長王士珍笑道:“皇上這是有意要誤導它國走上歪路呀。皇上你太壞了――”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坦克重新接上履帶後開回箱體裏,拖拉機翻完地後也裝箱運走,此時太陽已經西沉。眾人嬉笑著討論著晚上去哪在吃一頓的時候,外交部侍郎遞上由駐日公使發回的緊急電文:一小時前,日本王明治因病不治身亡。
“這該死的日本老頭,死的真不是時候。今晚上的飯朕是吃不上了,你們自己找樂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