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琉球師押送俘虜離開戰場才發現,他們出動如此大的部隊押送俘虜實在毫無必要。因為三五個士兵押送著上百俘虜的隊伍也有很多。
“雖然我可以肯定貴軍即使在沒有裝甲部隊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攻克鄂木斯克,但同樣會付出比攻克特羅伊茨科耶更慘重的代價和花費更長的時間。但裝甲車的出現,成了壓垮俄軍瀕臨崩潰神經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俄國徹底放棄了抵抗的意誌。”霍斯特上前兩步向段祺瑞恭喜中國軍隊徹底占領鄂木斯克,但他更想問的是:“我發現貴軍在每一次重要的戰爭中都會有一種新式武器的出現。段總參謀長,您能告訴我下一場戰爭中,中國軍隊會使用什麼新式武器嗎?”這個話題也很讓其它藩屬國軍隊指揮官很感興趣。
“新武器的研發那是武研院的事,你應該去問武研院而不來問我,因為我也不知道那群瘋子在搞什麼。至於下一場戰爭嘛……”段祺瑞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正色道:“我希望它永遠不要到來,因為我討厭戰爭。”
霍斯特怎麼想這句話沒關係,但那些藩屬國將領們卻心中感歎,中國不愧是仁義的上國呀――
戰爭還在繼續,前線的戰報自然也就不斷的傳來。開戰不過兩個小時後,裝甲師已經鑿穿了俄軍陣地,正在掉頭反向衝擊俄軍最後的陣地。俄軍潰退士兵開始失去建製混亂起來。
“諸位將軍。”段祺瑞一臉嚴肅的對藩屬國將領們正色道:“我軍與俄軍激戰良久,如今俄軍已然崩潰,追擊俄軍之要務,就交於諸位將軍了。”
“喏!”各藩屬國將領們紛紛拱手應答,然後各自朝自己的部隊飛奔而去。兒玉源太郎和野津道貫兩人很有默契的互望了一眼輕輕的點了點頭,然後向各自的部隊跑去。他們已經分別被分配到袁壽山和梁華殿兩個兵團,將朝著兩個不同的方向前進。
中國沒有將這些藩屬國軍隊派到最激烈的戰場上去充當中國人的炮灰,對藩屬****來隊說這已經是這是中國宅心仁厚了。現在才讓他們去追擊潰敗的敵軍,這是讓他們向宗主國證明忠誠和能力的時候,如果這點事都辦不好,還要他們幹什麼?所有人都明白這點,所以這些追擊部隊士氣高昴,如狼似虎的衝了出去。
孛兒隻斤的騎兵沒能參於到陣地戰中,但追擊潰兵他們則是最好的軍隊。孛兒隻斤指揮著騎兵出擊,但他在經過裝甲車時還是暗歎了一口氣,當裝甲部隊規模化後,騎兵再無用武之地了――
“鄂木斯克大捷,鄂木斯克大捷。俄國毛子四十萬大軍全麵潰敗,我軍正在發起追擊。”
鄂木斯克戰役結束的第二天一早,戰投結果就立刻刊登在報紙上。隨著報童稚嫩的聲音,一群人立刻圍了上去。沒確,報紙的頭版頭條就是“鄂木斯克大捷”若大的六個黑體字。
大捷,又是大捷呀。自從與俄國開戰以來,北方的軍隊大捷的消息接連不斷。從最初的全民狂喜到現在本當如此的轉變,讓朝廷大員有些不知所措,因為相對平靜的社會很難鼓動百姓移民西伯利亞。其實對於民眾來說,發生的幾萬裏之遙的地方的一場戰爭,還不如自家碗裏多兩塊肉來的重要。必竟在民智未開之時,你不能指望著不識字的農民,有多少國家大義的觀念。但大家夥兒之所以還這麼關心這戰爭的原因是,隻要打贏那西伯利亞就是算內地了,將再無戰火之憂。必竟朝廷對願竟移民西伯利亞的人開出了豐厚的獎勵――永久免除農業稅,這對在地裏刨食的農民來說無異於巨大引誘。但大部分人抬頭想想酷寒的天氣,低頭看看碗裏的肉片,最後考慮來考慮去,想想還是算了吧。
但對於世界各國來說卻不這麼看。中國僅用了三天時間攻克海參崴,冬天過後一槍不發占下整個東西伯利亞,之後就是中俄兩軍的正麵交鋒。都以為俄國人高大彪悍在對麵略微瘦弱矮小的中國人會有一定優勢,然而隨著恰內遭遇戰的開始,俄國軍隊依然一敗再敗,最後退守鄂木斯克。當時間進入六月,世界似乎就進入了中國時間,因為全世界報紙的頭版頭條幾乎全是來自中國的消息。
首先是6月3日,聶士成在巴甫洛夫爾擊潰俄軍並俘虜俄國統帥紮魯巴耶夫的消息引暴了世界輿論,世界各國紛紛猜測中俄兩國戰事可能的過程與結果,但都對俄軍報有一定的信心,必竟俄軍主力還未受到根本傷害。但二天後的6月5日,南線劉盛休兵團在江布爾再次摧毀俄國南線主力。這也許是意料中事,但中國非要說是恒羅斯大捷,這讓世界各國的宣傳機構又對中國曆史進行了深入的了解,順便讓世界各國人民知道了世界上第一次中西兩大帝國的第一次正麵碰撞。
恒羅斯的曆史才剛剛介紹完的6月10日,中國空軍和炮兵集群就對鄂木斯克發起了“世界上最狂暴的進攻”,爆炸與大火覆蓋了鄂木斯克的俄國軍隊,於是世界輿論立刻倒向中國,紛紛認為俄軍很難在這樣的攻擊之下保持完整的建製。同樣也有人發表不同的看法,自從有炮兵以來的所有戰爭中,從來沒有單獨靠炮兵能贏得戰爭的例子,最後的決戰依然是步兵之間的對抗,這對於體格彪悍、兵力眾多、處於防禦地位的俄軍來說,依然有著無比巨大的優勢。隻是這種說法如同大海的浪花一樣,隻是短暫的閃爍。因為各國高級軍事指揮官都認為,自己的軍隊在這樣高強度的炮擊下崩潰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