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洪災(3 / 3)

就這樣商量來商量去也沒能拿出一個具體的章程出來。

這時站在一旁,被光緒召來聽政的三品候補道員唐紹儀說話了:“皇上,修鐵路吧。”其實他在一開始討論賑災事宜時就想說這話了。可現在朝上都是一品大員,軍機大臣。他不過是小官而已。現在眾人均無主意。所以他說了。

一時間堂上笑聲一片。世鐸更是直麵斥到:“唐大人,如今正在討論如何賑災。你確在說修鐵路,你想修鐵路想瘋了吧。”

大臣們沒明白,光緒反應過來了:“立刻召詹天佑、岑春煊進宮問話。”話音未落:“不,直接去慈寧宮。”在說這話時光緒已經有了思路。

慈寧宮

慈禧看完遞來的折子,看了一眼下麵的人:“皇帝,你既然帶著人來了。那就說說你的法子吧。”

“親爸爸,您看如今洪災已成,而朝廷賑災確是有心無力。若災區民眾長期衣食不保,難免不保又是一次楊洪之亂。如今各國欲修鐵路,而至今不能招齊人手拖延至今。而各國公使也多次希望朝廷能於以協助。兒臣去了解了一下。主要原因是民眾不願意離鄉背井。而如今洪災如此之大,災區民眾為了生活必會找尋出路。如果此時朝廷能提供一條活路想信沒人願意去做那造反之事。”說到這光緒停了下了,他要確認一下慈禧對於修鐵路一事的態度。

“皇帝,你還說這修鐵路與賑災一事有什麼關係呢。”

有門,慈禧這會臉上也略顯焦急之色。光緒接著說到:“其實就是以工代賑的一種變法。朝廷一麵賑災,一麵招為各國招收工人。二則以前以工代賑,朝廷還須要出工錢。而如今出工錢的不是朝廷而是各個鐵路承建國來出。對於朝廷而言不僅節省了大把銀子,更為重要的是,災民們在家鄉沒了活路,現在有活路了,大家都會順著活路走下去。這些個災民改由洋人管理。不至於鬧出亂子。而朝廷要做的就是,先安撫災民,並將災民運送至各國指定的地點。親爸爸以為如何?”

“這可是200萬災民,修個鐵路能安排下這麼多人嗎?”

“這就要問咱們大清的鐵路詹總工師了。”

“回稟太後,皇上。安現在各國提出的計劃來算,如果同時鋪開,須要至少50萬青壯的勞力,按一個青壯帶有二個家人那至少可以安排150萬人。如果我們將計劃以外的一起開工的話,200萬隻少不多。”

“親爸爸。兒臣以為,此次賑災,直接讓各地調糧行往。主事之人就讓禮親王世鐸出麵辦吧,戶部協助。另外岑春煊為督察使,專司負責保證朝廷安排的每兩銀子、每粒糧食都能到老百姓手裏。以張顯朝廷的恩德。”

慈禧又問了問,看眾大臣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也就同意了。不過留下了禮親王世鐸。等光緒一行人出去後,慈禧才問到:“禮親王,你也是老軍機了。你說皇上這修鐵路之事真能賑災?朝廷真能不出銀子?誰出的主意呀?”

“回太後老佛爺。如果洋人那不出問題的話,到真能如皇上所說。出主意的唐紹儀。”

“你說說你們。不是哀家矯情。哀家就瞧這唐紹儀不錯,如此得用之人當重用之。你們要為朝廷選拔一批真能辦事的官員呀。”

“奴才明白。”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