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洪災(2 / 3)

什麼?光緒大驚。驚不是洪災有多大,再大的洪災也是天災,隻要盡力去救。讓百姓有口吃的,有地方住,對朝政不會有多大問題。驚的是洪水已至,災害已成,而朝廷卻沒錢賑災。那問題就大了,吃不上飯就會導致搶劫,時間一長就會釀起有組織的搶劫,最後就是造反。那錢都到哪去了,都給光緒給花了,軍校、學堂,最大的是大清銀行。就連最近變賣皇宮物件的錢都花光了,就等著月底各地方稅銀過日子的朝廷這次真的麻煩了。

“相關人等留下,其它人先散了吧。”一陣無力感襲來,光緒跌坐在龍椅上。

經過半年的政治生涯,雖說光緒還稱不上是政治老手,但早已經不是剛來的雛鳥了。光緒知道這事老太太不僅不會幫忙,還會落井下石。她會說皇上已經親政,由皇上自行決斷。然後看光緒的笑話。等光緒到收拾不了的局麵,再出來說話。一則張顯太後老老佛爺聖明,二則可以將光緒多日來在民間堅立的形象徹底打倒,而且不僅是老太太自己,她還會讓人——踏上一萬支腳。

養心殿內,光緒就這麼想著想著走神了,等聽到世鐸輕呼皇上才反應過來。

“一時走神了,把情況說說吧。”可光緒絕沒有想到這次洪災會這麼曆害。

七條主要河流同時暴漲。整個山西省,還包括陝西、河南、河北、內蒙等相鄰的部分地區。河水大漲,淹沒兩岸民田無數。尤其是太原到清徐河段兩岸為甚,30餘州縣受災。據報平地水深數尺至丈餘不等。朝廷初步估算,受災地區有人口200餘萬人。

200萬人,每天一斤不就半斤糧食,也要100萬斤。加上路途損耗官員私分,每天少說120萬斤吧。這還隻是糧食,再算上安置的材料費用加上……不算了,天文數字吧。光緒想到。

“朕隻說一句,這關係到200多萬條人命。不要再藏著掖著,把你們能想到的辦法都拿出來議一議。禮親王,你是首輔軍機朝中老臣,你先拿個主意吧。”

“朝廷要立即賑災,可奴才問過翁師傅。”世鐸看了一眼光緒:“朝廷僅有不到100萬兩了。”

“沒錯,錢是朕用了。朕不要你們告訴朕有多困難,朕要的是辦法。安定災民的辦法。”

“朝廷的錢肯定得全部用上,不足的部分,不如皇上直接下旨讓各地提前將稅銀全部解往山西?讓戶部派人到山西點收?”世鐸想了這麼個折。不管好不好,總能一解燃眉之急。

有人開頭就了辦,皇上雖不是從諫如流,但也從不因言獲罪。都提出了各自的想法,當然也有異想天開的。沒關係能想就好。其中有幾條是比較有可行性的。

先將臨近地方的糧食調去賑災,等過後再由朝廷補足。

災民的安置也不必費工費力,隻須用木材布匹等能防水之物隔出能遮風避雨之所即可。

災後各地房舍倒塌甚多,木材多見。取暖可就地取材,隻須多備火油。

一麵發動當地人自救,一麵就近調八旗綠營兵救災。這條提議讓清流們大為不屑。八旗綠營兵搶東西肯定就行。不過光緒提出可由新軍督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