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3)

“還不給我退下!”隨著曾伺龍的一聲斷喝,那陳鋌不由愣在了那裏。

“本將軍可不想壞了名頭!”曾伺龍見陳鋌將劍插入劍鞘,乃接著道,“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若在兩軍陣上,本將軍定不饒你!”

此時的曾伺龍嘴上雖如此說道,心下卻也覺得阮大铖的話中還有一些道理。畢竟清軍已將皇望山圍成鐵桶,如強行突圍,那一兩百號傷兵又如何處置?即便不顧一切,扔下傷兵,估計能殺出去的也是寥寥。他們都上有高堂,或許還有妻兒待養,徒然死之,我又何忍!想到此地,曾伺龍正色對阮大铖說道:“阮大人平日多在荊國公左右,不知大人如何從荊國公身邊脫走降清?”

“阮某正要告知將軍。國公爺現已歸順大清,念及將軍為其麾下得力戰將,故托阮某帶來書信。”阮大铖說著,從懷中索出書信,雙手呈遞給曾伺龍。

曾伺龍從信封中抽出書信一看,果然是方國安的親筆。曾伺龍快速地將書信看完,心中不覺怒罵道:分明就是投降,還美其名曰是順天!岸防不戰,紹興又是不戰!不戰而降,連殺子之仇都忘至腦後,實在是無恥至極!難怪不派一兵一卒來援孤軍駐守的皇望山!但為手下的八百將士著想,看來眼下也隻得歸順清軍了。

“既是方大帥示下,末將聽令便是。不過,本將軍有一個要求。若是不能答應,本將軍將戰至最後一卒!”

“將軍有何要求,隻管說來!”阮大铖見曾伺龍已顯降意,心中不由得大喜過望。

“本將軍和部下歸順之後,隻可擔任地方駐防,不得派往與明軍相戰。隻此一件,想是不會過於為難你家主子。”曾伺龍的話語之中猶透出挖苦之意。

“這事阮某即可做主,何須向上稟報?隻要將軍歸順過來,定然照著將軍的意思來辦。”阮大铖想著,如此苛刻條件,但眼下也隻能應允,一切都待以後再說,何況人是會變的。

“如此甚好!阮大人可即刻回去稟報,就說本將軍將在明日辰時帶軍下山。”曾伺龍想著還有一些事要向部下講明,故作下如此安排。

“曾將軍,你這是要降麼?”一旁的陳鋌見曾伺龍如此說道,心下不覺憤憤。

“方大帥已有示下,再則我孤軍被困多日,已無戰力,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徒死又有何益?”

“那方國安已成豬狗,我等為何還要聽令於他?!”陳鋌說著再次拔劍出鞘,“非是我陳鋌不聽將令,實實是不願有負青史耳!”說罷就將寶劍往頸上一橫,曾伺龍要搶,哪裏還來得及?隻見一股鮮血噴濺,那陳鋌已倒在了塵埃之中。

曾伺龍見此,趕緊俯身跪下,用雙手托起陳鋌,陳鋌瞪著雙目望著淚流不止的曾伺龍說道:“將軍,你,你,你不該啊!”說罷頭一歪,死在了曾伺龍的懷裏。

好個無忠無義鮮廉寡恥的方國安,我曾伺龍若不殺你報仇,誓不為人!此時的曾伺龍已是滿腔悲憤地在心裏暗暗立誓。

原本還算安寧的金華府而今已是風聲鶴唳。自打清軍突破錢塘江後,其中的一路就徑直往金華殺來。有詩為證——

六月錢塘馬蹄隆,踏碎明籬劍戟鋒。

狼煙四起日月暗,何人敢欲爭梟雄?

朱大典這幾日之間仿佛老去了十歲,先是聞得蘭溪被清軍攻克,接著又是東陽和武義向清軍納降,而自己手下的一些將士聽得清軍殺來,也喪膽散去。好在其帳下總兵董毅和副將張弼忠勇,帶著萬餘人馬進入了金華城中以協防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