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全聽了李成棟的問話,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今日之戰,我軍死傷千餘,而韃子兵陳屍不過百人,我萬人大軍麵對清軍的千餘人衝擊死傷是如此慘重,說明清軍的戰力不可小覷。”看著李成棟在不斷地點頭,孟文全接著說道,“今日接戰之時,下官將馬馳向高處,因而看得明白。那韃子兵射出三箭,我軍士方能放出一箭;韃子兵射出十箭能中三四,而我兵士射出十箭難中一二;韃子兵射出之箭可遠及四五十丈開外,而我兵士射出之箭難過三四十丈;韃子兵的戰馬一般較我軍戰馬快百之一二十,足可見其兵強悍之至。我說的二十萬強兵方能解揚州之圍,還怕是一廂情願。”
“現黃得功和左夢庚對峙於燕子磯,其兵難以北調;劉澤清和劉良佐擁兵不動;而我軍即使全部殺向揚州,也不過八九萬眾。大將軍所率兵馬隻不過萬人,敢問大將軍能有幾成勝算?”孟文全說此番話時顯然已經有些激動。
“先生真是撥草瞻風!”李成棟沒有料到孟文全觀察事物竟是如此的細致,分析也是透徹,於是給了一句誇讚隨即問計,“那麼此等情勢下我等該如何應對處置?”
“時下我等隻有背靠興化紮營駐守,派出精幹小股人馬四出襲擾清軍,同時派出多路探馬打探各處消息,若是兩劉出兵,我等就即刻揮師南進,解圍揚州。”
李成棟聽罷,覺得也隻能如此,於是讓元胤傳下將令,各軍開始行動。
自從清軍前鋒四月十八日到達揚州城下,城內的百姓已陷入一片恐慌。有些民眾趁清軍還未完成圍城之際,紛紛攜家帶口逃出揚州。也有一些民眾不懼生死,自願地加入到守城的明軍之中。
史可法派出各路求援的信使後,日夜盼著江北四鎮的援軍早到,可隻到四月二十日,方有左都督劉肇基攜副將乙邦才、馬應魁、莊子固等率八千兵馬從高家集援至。
那劉肇基乃遼東人氏,出身於將門之家,早年因軍功升任遼東總兵官,曾參與鬆錦會戰並在與清軍大戰中救出過吳三桂。
至四月二十一日,揚州城內的守軍也隻有一萬五千人。史可法心裏明白,單靠這些守軍加上一些義民是守不住揚州的,但他決定死守揚州,以死報國,於是召集諸將至督府議事廳議事。俟眾將到齊後,史可法即走下帥椅,拱手對眾將慨然道:“當前大勢諸位盡知。城外清軍十萬已將揚州圍成鐵桶,城內守軍不過萬餘,本督師已決意殺身成仁,死守孤城。然諸位或各有誌,或不似可法無後還有幼子待哺。現滿酋多鐸屢次下書招降,若是哪位欲往清營,可法定不相阻。”
聞得史可法之言,從眾將中站出一人,至史可法麵前跪下道:“若是督師死義,我輩豈能屈節?小將史德威跟隨督師多年,受教盈耳,今跪告於天,若是督師不棄,我即為史督師之子也!”
史可法聽得此言,趕緊上前將史德威緩緩扶起道:“我尚未有子,今得你以同姓為後,令本督師不勝之喜也!”
其他諸將見此情景,一起上前拱手道:“恭賀督師得子之喜!我等皆願追隨督師,死守揚州!”
史可法見眾將俱懷必死之心,不由得淚流滿麵,於是將下擺一甩,向眾將拱手道:“可法代朝廷和我大明萬千百姓謝過諸位將軍!”
眾將領見狀趕緊跪下同聲道:“我等願效死力!”
史可法將守城的軍事布置後,即和劉肇基、史德威一同來到了書房,因為他們還要商量如何將揚州的情況奏報給南京。劉肇基覺得此時已無奏報的必要,他認為馬士英和阮大铖操縱朝綱排斥異己已到了完全不顧大局的地步,以至於為了一己之私將北鎮兵馬調往西南迎擊左良玉而使整個江南失去了北方屏障,從而使得清軍順利南下造成現今的危局。現時馬士英阮大铖即使調兵也隻會將兵馬調去守衛南京,隻有在堅守揚州的過程中給予清軍大量殺傷並形成僵持的局麵下,方有可能等來援軍。
正議事間,鎮守北門的副將馬應魁派人來報,說有清使下書已至督師府外等候。
史可法聞報後猶豫了片刻,隨即對來人吩咐了一聲:“還是請清使進來吧。”
清使進得門來,即向史可法深深一揖:“我奉和碩豫親王令,前來致書史大人。”清使說著即躬身上前將書信呈送給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