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臨對多爾袞用漢話而不用滿語上奏心有不悅,因為此時的他對漢話還不是能聽得很懂,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將不高興的情緒表現出來,因為聖母皇太後說過要想成為天下之主,就必須學會漢字和漢話。
“如此大好局麵,實慰朕心。叔王攝政,軍國大事處理得有條有理,實實對我大清勞苦功高。還望叔王一如既往,早日成就大清的一統江山。”福臨也用漢話對多爾袞進行了一番褒獎。當然,這些話都是額娘平日裏反複教的,現今說出來倒真是顯得口齒伶俐,恰如其分。
多爾袞剛回到王府的書房不久,總管就遞上了禮部右侍郎孫之懈求見的稟帖。多爾袞拿著稟帖瞧了瞧,終於想起了那個年過半百的老頭,於是對總管說道:“讓他進來吧。”
這孫之懈乃是山東濟南府淄川縣人氏,明天啟二年進士,崇禎初年為翰林院檢討,後因卷入閹黨逆案,被革職。清軍入關後,洪承疇寫書信將其招至北京為官。
“臣孫之懈恭請攝政王金安。”孫之懈一進書房,立刻跪下向多爾袞請安。
“孫大人在本王下宅之內何須行此大禮?快快請起。”多爾袞對投清的前明官員一貫保持著客氣,因為他知道,要想打下江山並坐穩天下,必須贏得漢人之心。
站起身來的孫之懈見多爾袞對自己如此客套,感動得幾乎流下老淚,聲音顫抖地說道:“臣此次前來拜見攝政王,非為他事,隻是因攝政王為解萬民倒懸之苦,終日勞頓,使臣感懷涕零。現特來獻上珍物,以供攝政王在萬忙之餘,調適心情。”說罷此話,他頭轉向侍立在一旁的總管並拱手說道,“還煩請總管大人奉上下官心意。”
當總管將孫之懈送來的禮品展現出來時,多爾袞也不由在心裏暗吃一驚。兩個極精致的盒子被打開後,隻見那兩個物件真是世所罕見。
孫之懈向多爾袞介紹道:“此乃祭紅寶瓶。此瓶大腹細頸,其薄如紙,紅不刺目,鮮而不過,釉麵不流,裂紋不出。相傳在燒製的過程中,要加入珍珠、瑪瑙、玉石和黃金等物,其中最緊要的是還要摻入適量的少女之血,那摻入之血多一分則不成,少一分則失敗,故即使用心燒製千窯也難獲其一,因而有‘萬窯一寶’之說。”
多爾袞將那瓷瓶拿至手中,細細地把玩了一番,不由自主地歎道:“此瓶媚而不豔,紅中微紫,色澤深沉安定,釉中平滑如脂,實為本王前所未見之寶物也!”
孫之懈見多爾袞誇讚,忙將另一個物件從盒中拿出。隻見此物其大如盤,形似鵝卵從中間剖開,平麵上光滑如鏡,凸麵上則長滿尺餘白毛。
“此物乃從萬裏之外的南海中所得。”孫之懈有些自得地說道,“此乃奇異之石,攝政王可細看,這如鏡的一麵上有一似漁翁垂釣的圖形,遠處山間正顯太陽噴薄欲出之景,這背麵所長之毛猶如人發,年長一毫,長至尺餘則需萬年以上。此石正彰顯我大清如日出東山江山萬年之吉象,實為祥瑞之物。”
多爾袞接過奇石,果然瞧見如孫之懈所說之景致,心中不由暗罵這老狗真善阿諛,但嘴上卻說道:“孫大人如此珍物,本王焉能奪愛?還望大人收回寶物。今日已令本王眼開,在此還謝過孫大人厚意。”
孫之懈覺得多爾袞似有拒收的意思,於是趕緊跪下道:“攝政王大誌天才,為大清頂天支柱,下臣深蒙皇上和攝政王厚恩,無以為報,若是攝政王不領臣意,下臣萬不敢起!”
“既然孫大人如此說道,本王隻有愧收,還請孫大人快快起來。”多爾袞心想,將這兩件寶物轉送給福臨,那小皇帝說不定會喜歡,至少那聖母皇太後會逼著他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