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2 / 3)

馬士英、阮大铖見朱由崧其意已決,不禁麵露喜色相視一笑,而劉宗周和薑曰廣則垂頭歎息,班中的其他文武官員卻隻管在原地站立著默不作聲。

“馬愛卿、史愛卿。”見群臣對自己的表態再無諫言,朱由崧不由得有些得意,於是又喚叫了一聲。

馬士英和史可法應聲出班,同聲應道:“臣在!”

“你等速速擬旨,派出大軍討逆,不可讓那左良玉來此攪亂京師。萬望兩位愛卿勿負朕意。”

“臣領旨!”顯然馬士英的回答聲音要大於史可法,朱由崧感覺到了史可法的不情願和無奈。

“退朝!”朱由崧有些恨恨地說了一聲,然後站起身來,拂袖走向大殿的後門。

“退——朝。”太監王世禮帶著拖音的高聲隨即響起。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班文武忙不迭地趕緊跪下,將頭磕向了地麵。

在通往揚州的大路上,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正帶著數十名隨從在匆忙趕路。散朝以後,薑曰廣、劉宗周因朱由崧不聽勸阻,非要重用馬士英和阮大铖導致同室操戈,已決意上奏乞歸,史可法苦勸無效,隻得拜別上路。上路之前,他已令快馬向駐防瀘州的靖南伯黃得功傳旨,令其率本部兵馬阻止左良玉東下。

此時史可法的心情可謂壞透了,睢州之變後,清軍順勢占領了河南,而他們所聲稱的進關僅僅是為了剿滅李自成為崇禎皇帝報仇的目的看來並非如此,原來朝廷製定的“聯虜剿賊”並通過進奉錢物收回北京的想法看來也隻是幻想。更令人煩惱的是,在一些地方,清軍已在和明軍交戰,而明軍往往是一觸即潰。如此情形,定然使得清軍覺得江南唾手可得,可偏偏在此時,左良玉又興“清君側”之師,朝廷將重兵西調從而使得北方大門洞開。史可法覺得,清軍南下已是箭在弦上。

從來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原本駐防瀘州的四鎮之一黃得功在接到朝廷的旨意後,不敢有絲毫怠慢,急領本部軍馬西移,前往九江方向迎戰左良玉,終於在草鞋峽至燕子磯一帶擊敗了左良玉的前鋒。左良玉遭此敗績,氣血攻心,舊病複發,於四月初四嘔血而亡。而清軍也在明朝內鬥之時,在豫親王多鐸的率領下,於四月十三日攻占了泗州並傳諭四方——

流賊李自成殺君虐民,神人共憤。朕誕膺天命,撫定中華,尚複竊據秦川,抗阻聲教。爰命和碩豫親王移南伐之眾直搗崤、函,和碩英親王秉西征之師,濟自綏德,旬月之間,全秦底定。憫茲黎庶,鹹與維新。其為賊所脅誤者,悉赦除之並蠲一切逋賦。大軍所過,免今年額賦之半,餘免三之一。

那一方士紳民眾,怕的就是戰亂刀兵,又見清軍軍紀遠遠好過明軍且還有免除賦稅的好處,於是紛紛歸降。四月十八日,多鐸大軍已至揚州城下。

此時北京的紫禁城裏,年幼的順治皇帝福臨正高坐在太和殿內金色的九龍寶座上。台基下,睿親王多爾袞等一班大臣們正在就國事發表看法。當然,這些人所談的許多事情福臨並不明白,但他明白一點,那就是自己是皇上,而下麵所有的人都是奴才和必須聽命於自己的臣子,其中也有一個令他相當畏懼的叔王多爾袞。

“皇上,流賊李自成在和碩英親王與和碩豫親王的聯合掃蕩下,自敗出西安後一路南奔,對我追兵已不敢戰,現已躥至襄陽、荊州一帶。英親王阿濟格和平西王吳三桂正窮追不舍,剿滅流賊隻是早晚之事。豫親王多鐸現已移師進剿江南福藩,江南前明殘軍望風披靡,如此捷報頻傳,實乃托皇上齊天之福,實乃天佑我大清也!”多爾袞的語氣裏明顯露出的是十分的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