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總序(2 / 2)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已經曆了20年的難忘歲月。20年,意味著當年呱呱墜地的女嬰,已經長成了風華正茂的妙齡女郎,正煥發著青春的氣息與迷人的神采。今年的雙年會即以“亭亭玉立二十年,歡慶女性書寫成就”為研討會的主題,這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這次研討會,首先是一種回顧與檢閱,20年來海外華人女性書寫的成就幾何?其性別文化意義、藝術價值等等體現在哪裏,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需要我們客觀地、冷靜地加以歸納和總結。其次,它也是一次展望與超越,在回顧總結的基礎上,確定今後前行的目標和方向,在世界範圍內學漢語的人口日益增加的今天,如何傳承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同時又要超越海外華文文學的鄉愁、鄉情、鄉思、鄉戀等現有格局與傳統書寫,拓展海外華文文學的新空間、新天地,正是我們將要共同麵對的新課題。

……

去美國之前,就想著如何回顧與檢閱20年來海外華人女性書寫的成就,當然這首先應該是一種展示,由此希望能找機會出版一套“世界華文女作家書係”。於是我想起了我的校友、時任寧夏人民出版社副社長的哈若蕙女士。為了紀念恢複高考30周年,由母校1978級校友魏威、哈若蕙策劃、編選的《大學夢圓》一書,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後反響不錯,其中也收入了我的一篇回憶當年參加高考的《人生中的“偶然”》。2007年暑期,恰逢哈若蕙來滬出席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作家協會在滬聯合召開的紀念高考恢複30周年暨該書出版座談會。闊別20多年之後,我和她竟然相逢在上海作家協會大廳。兩天後我又去她下榻的賓館探訪。我們在一起聊起了如何合作出版一套“世界華文女作家書係”的構想。若蕙是一位敏感而有眼光的出版人,對我的提議即刻做出了積極回應。於是,此後我與她一直保持著電子郵件加手機短信的聯係,主要內容基本上都沒離開“世界華文女作家書係”的策劃。

從美國回滬不久,我就開始約請諸位海外知名度頗高的華人女作家提供作品,她們中有:小說家陳若曦(中國台灣)、嚴歌苓(美國)、虹影(英國)、陳漱意(美國)、嬰子(美國);散文家呂大明(法國)、尤今(新加坡)、吳玲瑤(美國)、蓉子(新加坡)以及女詩人謝馨(菲律賓)等,並得到了她們的慷慨贈稿。最後確定入選“雨虹叢書/世界華文女作家書係”(第一輯)的,有小說5部,散文4部,詩作1部,雖然詩集如今出版相當困難,但還是盡量兼顧到了文學體裁的多樣性。在編選、出版過程中,也遇到了種種困難,甚至幾乎胎死腹中,但這套叢書終於還是如有神助般如願以償即將出版。在此,我衷心感謝寧夏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長、現任寧夏文聯副主席的哈若蕙女士自始至終的鼎力相助。感謝責任編輯戎愛軍的精心運作,在與小戎女士交往的兩年中,我深知她是個認真負責、忠實可靠而又淳樸善良、懂得珍惜的人,也是一個肯為別人付出、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的編輯,無論我們合作與否,對於她和她的團隊的努力,我都是心懷感激的。感謝各位入選作者通情達理的積極配合,沒有她們的“不拋棄不放棄”,這套“雨虹叢書/世界華文女作家書係”要出版幾乎是難以想象的。如今能夠順利出版,是我們共同的福祉和緣分。

至此,“眾裏尋她千百度”,“為伊消得人憔悴”,終究也都是值得的。為此,我感到欣慰。衷心期盼這套叢書能夠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在“雨虹叢書/世界華文女作家書係”第一輯出版之後,但願日後還能合作出版“雨虹叢書/世界華文女作家書係”第二輯、第三輯。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我充滿著期待與遐想。

是為總序。

2009年9月於上海

2011年1月12日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