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贏得幸福的情感(4)(1 / 3)

對於他愈來愈熾烈的愛,她不願也不能再拒絕了,她的整個身心都裝著勃朗寧,她甚至在夢訖中也在呼喚著這個名字,她後來在詩中寫道:

不論是罪惡、是哀怨,是上帝的斥責

死神的威逼——不管這一切

人們看了掉頭就走

自己看了也覺厭惡,這一切

都沒有把你嚇走

親愛的,那你教我吧,教我怎樣

把感激從心底說出

正像你把恩惠滿布……

幾天後,勃朗寧又突發奇招寫信請巴萊特小姐惠贈一束她的頭發。信發出後,他在焦慮中等待著,僅僅是幾天,等待的心都快焦了。——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巴萊特小姐也提出了同樣的要求,他毫不猶豫地剪下頭發交給她,他捧著巴萊特小姐的頭發,像捧著一顆純情的心,這就是他們的訂婚信物!

愛情是一種創造,浸潤在愛情之中的巴萊特小姐,又重新恢複了生命的活力。一點點地,她居然能站立起來了;一步步,她竟然不要人扶就能走到窗口了。

這年冬天倫敦的天氣似乎變得非常溫暖,巴萊特小姐信步走下了樓,她的親人、醫生都十分驚訝這個生命的奇跡!她的臉色也漸漸地變得鮮亮,溢滿笑意。

愛情以其神奇無比的力量使巴萊特小姐站起來了!

重新走出她長臥24年的小屋,巴萊特小姐感到無比的幸福,她像一支快樂的小鳥在茂密的林中穿來飛去,眼前的一切都使她欣喜萬分,如癡如醉,她貪婪地欣賞著一切,做著一切。詩的靈感也在她的心頭湧動,她寫下了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詩,使她詩的創作進入了更高的水平。

勃朗寧正式向她提出結婚的請求,她也非常愉快地答應了,在愛情麵前,她變成了另一個,敢愛敢恨。但她一直擔心她的父親,她的父親老巴萊特是一個不近人情的老頑固,他一概反對子女戀愛、結婚。被愛情喚醒的巴萊特小姐無法忍受父親的專製,她十分勇敢地對勃朗寧說:到時候由你決定吧,而你的決定將是我們倆共同的責任和願望。

1846年9月12日,這一夜伊莉莎白·巴萊特徹夜未眠,在她忠實的仆人韋爾珊陪同下,悄悄退出溫波爾街家門,雇了一輛馬車,來到附近的瑪麗爾本教堂,勃朗寧早在那裏等著她。上午十一點半,韋爾柵和勃朗寧表兄詹姆士·錫佛桑當證婚人,他倆偷偷舉行了婚禮。伊莉莎白家沒有一個人來參加婚禮,但他們仍然感到無比的幸福——伊莉莎白·巴萊特成了“勃朗寧夫人”。

在結婚前一天她曾給勃朗寧寫信說:“到了明天這個時候,我就隻有你了,就隻有你愛我了——我心愛的人哪,隻有你了,這猶如說,隻有上帝了。祈求上帝伴在我們身邊吧。”勃朗寧也這樣寫信給她:“我的生命落在一隻小巴掌裏了,請好好關照吧!”他們用聖潔真摯的心,唱出了一支最令人心顫、最令人激動和向往的愛情頌歌。他們的愛情一代代地被千萬人追慕和傳頌,愛情創造了奇跡,也成為人們渴望的一種境界。

婚後,勃朗寧夫婦從倫敦到巴黎,勃朗寧建議伊莉莎白將寫給他的十四行情詩整理發表。伊莉莎白同意了,並采納了他擬的題目:《葡萄牙十四行詩集》。這些詩發表後,成為人們傳閱的愛情絕唱——

你走吧,可我覺得從今

自己也離不開你的倩影,

在我孤寂的生命旅程裏,

再不能使喚自己的心靈,

再沒有從前平靜的心境,

溫煦中我抬手便百感交集,

你的一握給我留下了慰藉。

厄運天差地遠把我們隔離

去留你的心合著我的心律,

不論我做夢、做事都蘊含著你,

一如美酒裏蘊含葡萄的甜蜜。

我想為自己向上帝禱祝,

嘴上卻走漏了你的名字,

還讓他看到兩顆晶瑩的淚珠。

1861年6月29日,勃朗寧夫人在愛人的懷裏幸福地去了。她死了,她的詩卻永遠活著,她和勃朗寧的愛情也將流芳百世。

有些男人在配偶染上疾病,親人的去世或發生其它意外時,僅僅表現出內心不安。當這些預料中的災難降臨時,他躲避得遠遠的,無論是精神還是體力上,他們不是考慮怎樣處理問題,而是找借口逃避現實。沒有什麼比男人這種做法更讓一個女人傷心的了,因為女人的感情比較脆弱,寄希望於男人的關愛與嗬護。從此她對你的希望將完全消失。

當感情危機出現時,男人應做為一個女人的保護神的姿態,擔負起對女人的關心、照顧、體貼、安慰的職責,竭盡全力盡丈夫的義務,並以感情上傾注愛的力量。一個男人的安慰和支持就像一束穿透烏雲的陽光,給她溫暖和力量。

下麵這些出自情人之間充滿男女之情的愛情語言,你會百聽不厭,已經成為影視歌曲的經典之作。

“寶貝兒,我將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