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保守黨內閣,多數公眾輿論,以坎特伯雷大主教為首的宗教勢力,甚至反對黨工黨領袖克萊門特·艾德禮都一致反對國王與辛普森夫人的婚事。盡管溫斯頓·丘吉爾在下院向鮑德溫施加壓力,要求他避免采取“無可挽回的行動”,部分報刊也表示支持國王的婚姻,但畢竟勢孤力單,成不了氣候。
12月2日,國王與首相再次會晤。首相明確表示單獨立法以使國王能與辛普森夫人結婚的做法行不通,國王必須在婚姻和王位之間迅速作出不可更改的決定。
英國報界為了維護國王聲譽,都自覺地始終不置一詞。12月3日,(泰晤士報》首先打破沉默,發表(國王與君主政體)一文,文中提到“與王位水火不相容的婚姻”,不過沒有點出辛普森夫人的名字。
事態的發展促使愛德華八世立即作出了決定。就在12月5日這一天,他通知首相同意遜位。12月9日,內閣要求國王重新考慮遜位決定,但隨即被告知,國王無意改變此項決定。12月11日,下院通過了遜位法案。這天下午二點52分,王室對遜位法案表示同意。
就這樣,愛德華八世結束了325天的統治,成了英國曆史上第一個自願遜位的國王。這天夜裏,他離開英國,開始過自我流亡生活。
繼愛德華八世任英王的是他的弟弟喬治六世。喬治六世上台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他的兄長為溫莎公爵。此後,愛德華八世就以溫莎公爵的封名著稱於世。
1937年5月初,辛普森夫人收到了與丈夫離婚的“最後判決”,並恢複了未嫁前的姓氏——沃裏斯·沃菲爾德。6月3日,在法國中部圖爾附近的一個朋友家中,溫莎公爵和沃菲爾德女士如願以償地舉行了婚禮。
英國王室沒有人出席婚禮,事實上也不同意婚禮舉行的日期
——6月3日是喬治五世七十五歲的誕辰,不過還是送來了禮物,以維護起碼的禮儀。出席婚禮的僅四十八人,其中正式客人十五名,記者五名,其餘為仆人。
賈於牧師是英國國教達林頓教區的牧師,他無視整個英國聖公會對公爵婚事的一貫反對,不與上司商量,就擅自穿越英吉利海峽,代表聖公會來為公爵證婚。他說:“我寧願死也不願看到我的國王在教會以外結婚。”
有位叫雷金納德的上尉,製作了一幅三十英尺的橫幅,上寫“祝公爵和夫人長壽幸福”,把它懸在倫敦繁華的皮卡迪利大街上,每個字足有一英尺高,算是一種強烈的民意表達吧!
婚禮結束後,43歲的新郎和41歲的新娘前往奧地利度蜜月。
法國淪陷後,溫莎公爵夫婦來到西班牙。後來,丘吉爾建議公爵擔任巴哈馬群島總督,他欣然接受了。希特勒得到這一消息,認為可趁機綁架溫莎公爵夫婦,隨後勸誘這位前英王與德國合作,以達到與美國媾和的目的。希特勒一向認為公爵對德國抱有同情,他之所以遜位,與其說是為了婚姻問題,不如說是執政黨以婚姻為借口,去掉一個德國的忠實朋友,可是德國人一直沒有找到機會綁架溫莎公爵夫婦。
1948年8月中旬,溫莎公爵夫婦乘坐的美國郵船“阿瑟王之劍”號安全到達巴哈馬首府拿騷。公爵在那兒度過的四年半時間是他遜位後過得最滿意的。戰爭結束後,公爵夫婦重新回到法國,在巴黎定居。
公爵夫婦的愛情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他們過著相敬如賓、形影不離的安寧生活。沒有夫人的陪同,公爵什麼地方也不去,而在夫人陪同下,他從不對別的女人多看一眼,總是多情和熱切地注視著她。
沃裏斯在寫給愛德華的一封情書裏說:“有時我感到,在愛情方麵你還沒有成熟,或許還隻是一種孩子氣的激情,你或許永遠是個彼得·藩(指蘇格蘭劇作家巴裏所著劇本中永遠不會長大的主角,意思是他是一個天真而不懂事的成年人)。”看來,許多愛情上的美妙享受,都是沃裏斯有意給這位王子的,他愛沃裏斯愛得有幸。
這一雙恩愛夫妻在一起共同生活了35年,兩情篤深,魚水相諧,高尚純潔,生死不渝。他們的愛情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遠離豪華喧鬧的王室宮廷,過著一種相親相愛、形影不離的安寧生活,反倒叫人羨慕不已。這位國王在晚年多次對人說,“我的選擇極對,絕不後悔當初的遜位決定。”
1951年,溫莎公爵出版了回憶錄《一個國王的故事》。1956年公爵夫人出版了回憶錄《愛情自有其原因》。1964年5月,在公爵合作下,根據《一個國王的故事》改編的同名電影在倫敦上映。
1972年5月中旬,伊麗莎白女王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愛丁堡公爵和查爾斯王子同行。在此期間,三人一起拜訪了溫莎公爵在巴黎的住所。這是王室成員首次光臨公爵的府第。在此後的十天,5月28日淩晨,溫莎公爵死於喉癌。遺囑規定公爵夫人為財產的唯一繼承人,並要求不舉行國葬。
5月31日,一架英國皇家空軍的DC10型運輸機把公爵的遺體運回倫敦。來自英國各地的人們排起幾英裏長的隊伍,通霄等候向公爵遺體告別。
6月2日,溫莎公爵夫人搭乘伊麗莎白女王派出的專機到達倫敦參加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