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贏得幸福的情感(3)(3 / 3)

往來的飛鴻,銜著兩顆純情如詩一般的心,在追憶童年、編織未來、探求文學中融成了一體。

四個半月的頻繁通信,勃朗寧的良苦用心終於有了回報,巴萊特小姐答應讓勃朗寧來訪,她深情地在信中寫道:“要說我的詩也值一看,那詩的確就是我的花兒啦,而我便隻有根兒,隻配躲在泥土下黑暗裏的根兒……但請來吧,無論如何,真誠和坦率還是有的,一個朋友在等你。”

巴萊特全名為伊莉莎白·巴萊特,是一個天才而不幸的才女。她6歲時開始寫詩,成了霍本特莊園的桂冠詩人,她以自己的聰穎和美好心靈描繪出一朵朵含苞欲綻的詩的蓓蕾,她嬌美溫柔的臉上總是掛滿微笑,整天歡快地蹦蹦跳跳,惹人喜愛。13歲時,她用小手在她那小小的夾子簿裏寫出了四卷史詩《馬拉鬆之役》,她的父親巴萊特先生樂不可支,出資為她印了50本。

正值人生花季的她,卻被一場意外的不幸推入了黑暗。15歲時,她想騎馬,沒有人給她裝鞍,她便自己動手。到了野外,那匹馬忽然發作,把她摔了下來,馬鞍砸在她的脊背上,壓壞了她的脊椎骨。從此,在漫漫的歲月裏,她隻能困守閨房,臥於床上,她心中一切美麗的憧憬和夢幻頃刻間化作了一縷歎息。

在暗淡無光的日子,她貪婪地閱讀各種書籍,希望從它們的字裏行間尋找一點光明。她喜歡在花前月下散步,喜歡騎馬,喜歡到鄉下看日落黃昏……可現在對她來說,這一切隻能是一種奢望。她把寫字台移到床邊,蜷曲在床頭趴在桌上,憑著心中尚未泯滅的愛心,塗抹各種美麗的詩句。

她含淚寫作,在如豆的燈光下肥可憐的憧憬摻和著淚水和汗水點綴在詩稿上,艱辛!動人心魂!

她在寫作中自得其樂,詩集一本本地出版了,可她的生命在孤寂中卻一天天地枯萎了。從15歲到39歲,這是人生多麼美好的時光啊,她卻是在黑暗如一條看不到盡頭的隧道裏孤獨地前徘……回……

她還要承受各種連續不斷的打擊——

母親被病魔和憂傷奪去生命。她的癱瘓,母親比她更痛苦。

接著是她的二弟沙米爾在西印度群島害黃熱病死去。

她最愛的大弟弟愛德華乘坐遊船遭風暴,溺死海中……

她瘦弱和萎縮的身體竟承受著如此大的災難!

勃朗寧終於敲響了她緊閉的心扉。這個比她小6歲的愛神化身,使她在漫漫黑暗中,倏然看到了一縷光明。

初次相見,便使兩人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勃朗寧32歲,他沒有戀愛也沒有結婚,他默默無聞,卻是繆斯的真實信徒,他把心中最美好的情感獻給了詩。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詩人,他是懷著一片愛慕之心而來的,巴萊特小姐萬分激動,一下子便把勃朗寧的模樣深深地刻在腦際,她的心也隨他而去。

巴萊特小姐瘦弱的身軀蜷伏在床頭,但她那雙黑黑的、懇切而寧靜的眼睛——多麼美麗!勃朗寧一見到這雙眼睛,就再也抹不掉啦——這就是他的女神。

勃朗寧給她寫出了一封求婚信,巴萊特小姐收到信後徹夜未眠,她心慌意亂,一遍遍將自己和他對比,年齡、身體……他倆之間的差異太大,她無法接受這愛情,這未免太自私。

第二天,巴萊特小姐悲哀而絕然地給他寫了一封信:你說了不知輕重的話,要是你再來一言半語的答辯,那我就沒有辦法了——我就不願和你再見麵了。

她說她不願見他了,這可把他嚇壞了,年輕的詩人決定改變策略,他連忙寫信賠罪,並請求退回那封信。

這場風波過後,他們除了增加寫信外,勃朗寧還每周來訪一次,後來便每周兩次,他試圖通過走進她的生活從而走進她的心。

他經常寫信了解她的病情,從春到夏,勃朗寧從他的花園裏采來最美的玫瑰送到巴萊特小姐的手中。她也在努力地報答他的祈願。

幾周後,她興奮地像孩子般地寫信告訴他,昨天本該給他寫這封信,她卻下樓去了,雖是被人抱下去的,但自己居然沒有垮下來。

奇跡在一步步地發生。

勃朗寧和巴萊特小姐的通信已不再那麼“拘謹”,愈來愈親密,有一封信,他竟寫上了“我是你的”,巴萊特小姐看了並不介意。此後,他寫的信也更加大膽,更加熱烈了,“我要的是整個兒的你,而不是這方麵那方麵、這點那點……此刻我敢——是的,最親愛的,此刻我敢鬥膽吻你,吻你來到我的心上,我的好人兒,瞧我這就吻啦——吻啦!”他對她的身體也更加關切,一再鼓勵她要支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