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情的嚴霜,把她剛剛燃燒起來的心一下子凍得冰冷。她委屈、氣憤。這種觀點,不僅是熄滅了她的愛情之火,而且玷汙了她最心愛、最高尚的歌唱事業。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愛,總要找到宣泄的渠道。鄧麗君從此埋頭事業,一心要在歌壇上大顯身手。
果然,蒼天不負有心人,鄧麗君的刻苦努力,很快就收到了回報,不久,她就唱紅了。
鄧麗君18歲的時候,認識了馬來西亞糖業巨商郭孔丞,他不僅不輕視唱歌,而且全力支持她的事業,兩人交往甚密。鄧麗君為了事業,為了求學,去了日本、歐美。一去五年,在這漫長的五年中,郭孔丞一直癡情地等待她。支持她、至於長途電話更是不計其數。鄧麗君父親鄧樞因心髒病在台北住院時,郭孔丞曾以“準女婿”的身份前往照護,噓寒問暖,深得二老歡心。他倆相戀八年,鄧麗君26歲時,已經名成業就,也到了成婚年齡。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他們連房子、家具都已備好正準備結婚的時候,30歲的郭孔丞突發心髒病,淬然去世。這對鄧麗君是一個殘酷的打擊,從此,她把自己的愛完完全全獻給了歌唱事業。
十多年來,鄧麗君的許多甜潤歌聲,是歌唱男女之愛的。她唱得那樣真摯,那樣動人心弦。“一片芳心,萬千愛意,想想你,相思難寄。”“一樓青絲垂肩上,相思縷縷比發長,為誰上盡黃昏裏,已經忘記晚風涼……”聽著那歌,望著那人,誰不動情!
她的“相思”確實是“難寄”。
鄧麗君30多歲未嫁,猜測、詰問紛至遝來,不勝其苦。鄧麗君為了擺脫窘境,幹脆來了個先下手為強。一次在曼穀,鄧麗君麵對許多新聞記者公開談擇偶條件。
條件共有三個:
(一)不一定要英俊,但起碼站出來要像樣;
(二)不一定要大富翁,但起碼有足夠維持下半生的生活積累;
(三)年齡太大和太小都不行,最好比她大8歲左右。
鄧麗君在香港生日聚會上,本來玩得很高興,後來,不知為什麼又突然哭了。有人說是見會上成雙成對的情侶有了感觸。有一點可以肯定:這與她的愛情多磨不無關係。俗話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她能不懂嗎?
有人問她:“是不是因為你成了名,反而成了尋找伴侶的絆腳石?是不是因為自己知名度高,要求別人也高,使求婚者望而卻步?”
鄧麗君笑著回答:“不是,不是。所謂成就,那是身外之物,根本不影響我選擇對象。”
有一次在香港,有人問:“很多女孩子都希望嫁入豪門,你不想嗎?”
鄧麗君說:“嫁給誰,這是緣分。我從來也不羨慕豪門。如果碰上一個好男子的話,有沒有錢倒沒關係,隻要大家在一起覺得開心就可以在一起了。”
她常常還以她的“單身”作為她可以飄來蕩去,像車輪一樣飛轉地生活的理由。她說:“好在是單身,否則,有了家,嫁了老公,怕也由不得自由來去了。”
鄧麗君是不是因為愛情受挫,想抱獨身主義呢?這倒也不是。她說:“我覺得自己心理成熟,有信心教育好新一代。”
有位女記者單刀直入地問她:“那麼,是不是因為你是紅歌星,結婚要比普通女子難,你到底要遇到什麼樣的男士才肯與他結婚呢?”
鄧麗君想了想坦然地說:“這很難說,大家認識之後,多些了解,看看兩人可不可以在一起。可以,便行:不可以,便不行了。”
對於鄧麗君這種模棱兩可的回答,女記者仍窮追不舍,一再想“掏”出鄧麗君的“底”來。一問再問,終於把鄧麗君問哭了。這件事在香港成了一大新聞。
鄧麗君的戀愛,像世間許多事情一樣是很難預料的,對於要找一個什麼樣的如意郎君,鄧麗君自己也是難以敲定,哪裏會有什麼“底”呢?
事業和婚姻,有沒有矛盾呢?鄧麗君坦率地說:“現在事業不錯。說真的,我並不急著想結婚。尤其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全放下事業過一種由絢爛轉入平淡的生活。但是有時候又想,難道要等到事業不好再急急地去嫁一個人嗎?”
愛情,從來都是沒有籠頭的馬。
鄧麗君的戀愛,既簡單明了又一言難盡。誠如她自己所唱的那樣:
沉默的嘴唇,
還留著淚痕,
這不是胭脂紅粉可掩飾的傷痕。
愛的心路旅程,
隻能夠你我兩個人,
不可能是我獨自徘徊,
也不可能三人同行
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也能得出結論,愛情是需要有明確目標的,唯有如此,才能使愛情課更完美。
4.愛情就是給予
在人類的家庭生活中,沒有其他的事情,能夠像相互深愛的人結婚那麼迷人。愛情就是給予,要給得豐富與慷慨。有些妻子願意在許多事情上麵做出犧牲,但是卻常常在許多小地方缺乏精神上的慷慨——例如,嫉妒丈夫從前的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