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騰伸開右手手掌,注視著掌中的錦囊,很快又將手掌重新合上,將它塞回了另一隻手的窄袖之中。
李斯並不是料到了事情一定會發展如此,將錦囊給他的時候,李斯自己也曾經說過,這是以防萬一。
雖然不是真正的“料事如神”,但是他能想到這一點,已經足以說明他的智略非同凡響,也許他在頭腦上可以與那個馬服子一較高下吧。
章騰現在絲毫不敢再小瞧敵軍年輕的主將了。
==================================================
王景湛騎在馬上,遠遠眺望著前方敵軍已基本成形的壁壘,看敵軍的樣子,似乎打算躲在壁壘之中龜縮不出了。誰能想到,就在不久前,那正是趙軍的狀態。如今情勢卻完全顛倒了過來。
這是位於老馬嶺北端與丹河之間的開闊地帶。所謂開闊,也是相對於之前老馬嶺支脈那段地形而言的。
當他們按照大帥的吩咐堵在支脈東南隘口時,秦軍蜂擁而至的大量步卒在龍虎軍的弓弩射擊下陷入了混亂。
龍虎軍是趙國騎兵的精銳,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人數雖少,戰力極強。即使三千人直接衝殺秦軍十數倍於己的敵人也不在話下,更何況他們還占據著最有利的地形。
他們的大帥早就安排好了一切。這批秦軍是無法逃脫的。
對方的主將看起來也並非庸才,在那樣的情況下當機立斷調轉了撤退的方向,朝著相反的西北方而去。
當秦國騎兵開始衝刺時,原本跟在其後的趙國追兵似乎並沒有料到章騰突如其來的舉動,步卒組成的隊伍在倉促間不由自主地朝著兩邊分開以避讓秦軍。由此倒讓秦騎兵殺出了一條退路,在將領的指揮下,秦軍尾隨騎兵順著支脈的走勢往北撤退,最後到達了老馬嶺北端的山腳下。從那裏無法再往北了,因為一條東西向的山脈丹朱嶺橫亙於前。於是秦軍幹脆背靠山勢,擺出了防禦陣型,勢要與追趕至此的趙軍一決死戰。
目前秦軍所出的位置,東邊是丹河上遊,從丹河再往東,是叫做羊頭山的山脈;北邊是東西向的丹朱嶺,據說堯帝將他的長子丹朱封於此,故得此名。西邊是老馬嶺,山勢陡峭,秦軍無法翻越。四麵八方,唯有南麵可順著老馬嶺支脈前往秦軍後方幕府光狼城,可惜這條路被趙軍堵死了。
秦軍陷入圍地,不得不拚死一搏。這一帶地形較為開闊,利於人數眾多的秦兵施展拳腳。趙兵的主將熟讀兵書,懂得窮寇勿迫的道理,當時已接近日落時分,他並沒有下令趙軍硬攻,而是安下了營寨,命令士兵們造飯休息。
一夜過去,秦軍利用原趙軍的壁壘重新修繕一新。王景湛所在的龍虎軍處於前沿警哨的位置,天剛亮時,他便立刻注意到秦軍都躲入壁壘中,夯土牆上架起弓/弩,站立著成排的持戈武士。
秦兵果然效率了得!
景湛調轉馬頭,朝著主將大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