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作後講評課”的幾點嚐試
讀寫指津
作者:李莉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很多語文教師常常隻重視對作文的作前指導,即對文章的審題、立意、選材、結構等方麵的知識作詳細講授,而忽視了作後講評。但事實上,作後講評恰恰是作文教學至關重要的一環,有效的作文講評,猶如一盞明燈,可以為學生指點迷津。那麼,怎樣上好作後講評課呢?我在教學中做了如下一些嚐試:
一、教師先行,做足講評前的準備
教師要想上好作後講評課,講評前的準備工作必須得做足。教師必須認真閱讀學生的作文,研究學生的作文。注意是“研究”,而不是“批改”,批改僅是第一步。首先,教師要細心地讀學生的作文,邊讀邊標注學生作文中優美的詞語、句子;其次,教師要認真地讀學生的作文,邊讀邊總結學生作文中有突出語病的句子;第三,邊讀邊總結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並以此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專項教學。這樣的教學,也就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學生易產生心理認同感。
二、以學生為主,做細講評中的指導
1.師生共賞佳句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凝聚著他們創作的心血,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讚賞。講評的第一步,師生一起欣賞作文中的佳句,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讓學生本人動情地讀,也可自己聲情並茂地讀。教師要對佳句進行品析、讚美,讓學生感受其中真意並能寫出同樣優美的句子。
2.小組互查病句
教師要讓學生分小組互相檢查組內同學作文中出現的問題,但在一堂課中解決作文中出現的所有問題是不可能的,教師必須突出重點,這樣才能使學生加深印象。
3.全班齊學練點
很多教師在作文講評課上常常麵麵俱到地講解,生怕知識點沒有講全、講透,結果學生聽得雲裏霧裏,收獲甚微。在作文講評課上,我們要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講評,並從中引出訓練點。例如,學生作文時普遍不會進行場麵描寫,教師可在課上創設一個場麵,集中訓練學生的描寫能力;又如,可以專項指導學生練習心理描寫寫作。
另外,有效的作文講評不能隻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應讓學生也成為講評的主體,讓每一位學生在參與講評中發現自己習作的不足,學會借鑒他人的長處,對作文進行二次修改,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講評中可以根據講評的目的、內容選擇多樣的講評形式,如:采訪式、對比式、欣賞式等。
三、全員參與,做實講評後的修改
講評的落腳點在於修改。“改的優先權應該屬於作者本人。”每次講評後,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再次修改。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在學生自改的基礎上,我們可讓學生互讀互改,同桌互相評改或組內交換評改。可以和作者本人口頭交流,也可以在小組內,一人朗讀,一人執筆,組員共同傾聽,作者本人執筆聽取意見修改。在學生自我修改、互相評改的過程中,教師以“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的身份出現,逐步引領學生學會評改,提升作文水平。教師同時還應該是整個評改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尤其是在學生自改、互改後,教師更應扮演好“資深”參與者的形象。這樣教學,學生能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取長補短,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寫出“自己的話”。教師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
一堂好的作文講評課,應是簡潔而不簡單的。隻要我們在講評前充分準備,講評中有效指導,凸現主體,講評後引領學生修改,一定可以實現作文講評課的有效性,讓作文講評走向色彩斑斕的春天。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多倫多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