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產業鏈視角下新疆兵團番茄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1 / 2)

區域經濟

作者:孫燕萍

摘要:番茄產業在新疆兵團的“紅色產業”中占據首要地位,是兵團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對促進兵團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及兵團農業產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兵團番茄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基於產業鏈視角,分析兵團番茄產業發展現狀,並找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疆兵團 產業鏈 番茄產業

目前,新疆兵團番茄產業種植規模逐漸擴大,初級產品加工能力日益增強,己形成了價格優勢、品質優勢和規模經濟優勢。延長新疆兵團番茄產業的產業鏈,增加其附加值,提高其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和促進兵團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產業鏈視角下新疆兵團番茄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產業鏈第一環:番茄種植的發展現狀

1.生產規模

番茄種植是番茄產業發展的基礎。2009年,新疆兵團番茄種植麵積45679公頃,比上一年同比上升58.22個百分點,占蔬菜總種植麵積的61.87%;其中工業用番茄種植麵積43545公頃,比上一年同比上升59.90個百分點,占番茄總種植麵積的95.33%。番茄產量479.45萬噸,比上一年同比上升78.09個百分點,占蔬菜總產量的80.07%;其中工業用番茄產量464.26萬噸,比上一年同比上升80.29個百分點,占番茄總產量的96.83%。

新疆兵團番茄單產從2007年的83.50噸/公頃提高到了2009年的104.96噸/公頃,工業用番茄單產從85.81噸/公頃提高到了106.62噸/公頃。

2.生產品種

兵團番茄主栽品種為裏格爾87-5,約占全兵團總種植麵積的88%以上。育種單位主要有兵團農業技術推廣站、石河子蔬菜所等。

3.生產布局

受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兵團番茄優勢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次宜棉區和非宜棉區,傳統番茄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6個師:農二師、農五師、農六師、農七師、農八師和農十二師。積極開辟的新種植區域主要有:農四師、農六師、農九師和農十師。

(二)產業鏈第二環:番茄加工的發展現狀

1.加工規模

新疆兵團加工番茄已經有約30的曆史,截至2009年,新疆兵團擁有番茄加工企業34家。規模較大的有:新疆中基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中基)、新疆天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天業)。建成番茄製品生產線50多條,日處理能力4.37萬噸,番茄製品年生產能力70萬噸,占全疆生產能力的50%以上,占全國番茄製品生產能力的40%以上。2009年全兵團番茄醬產量67.86萬噸,主要為大桶裝普通冷、熱破番茄醬。

兵團培育出的新中基和新疆天業兩大番茄集團,集中了全兵團85.7%的番茄加工生產能力。其中,新中基是兵團最大的番茄產業化龍頭企業,番茄生產能力為57萬噸,有41條番茄加工生產線,在新疆有16個番茄加工廠,集中了全兵團71.4%的番茄加工能力,擁有萬噸級番茄製品生產廠家11家,原料加工總量超過180萬噸;新疆天業是兵團控股的第二大番茄製品企業,有6條番茄加工生產線,番茄生產能力為8萬噸。

2.加工產品

兵團番茄製品主要是220升大包裝為主的桶裝番茄醬,屬於初加工產品。 2009年,兵團番茄醬產量67.86萬噸,主要為大桶裝的普通冷、熱破番茄醬,出口量14.64萬噸,創彙1.29億美元。

3.加工布局

番茄加工企業分布在番茄種植區周圍。主要集中在農二師、農七師、農八師和中基公司。

(三)產業鏈第三環:番茄及其製品銷售的發展現狀

1.銷售規模

2009年新疆兵團番茄醬產量67.86萬噸,占新疆比重的60.32%,約占世界年需求量的7.09%;出口番茄醬14.64萬噸,占新疆比重的33.27%,占世界番茄醬年貿易量的17.1%。

2.銷售結構

兵團番茄製品企業的銷售主要是與國外番茄製品經銷商簽訂供貨合同,通過參加國際食品訂貨會方式銷售,在番茄製品主要進口國設立番茄製品終端企業。營銷渠道還相對較窄,形式也比較單一,受國際番茄製品市場行情波動影響大,受製於經銷商的壓力也較大,缺乏國際番茄製品市場價格的主動權和影響力。在國內消費市場開拓還不夠的情況下,對國際番茄醬市場價格行情比較敏感,市場銷售價格波動較大,從而影響兵團番茄製品企業的效益。

3.銷售市場的布局

近年來,兵團出口的番茄加工產品增長速度明顯提高,日本和歐盟是其出口番茄加工產品的主要目標市場,對兩國市場的出口量和出口額都接近總出口的一半,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國也占有一定的份額。從出口競爭力來看,兵團對世界最大的番茄製品生產和消費國——美國的出口呈現快速增長,表明兵團的番茄加工業在發揮要素稟賦方麵比較優勢的同時,開始注重培育品質等方麵的競爭優勢,以提高兵團番茄醬產品在國際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