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
從10月~11月中旬,德軍一次次發起猛攻,企圖占領伏爾加河渡口,破壞第62集團軍通往後方的交通線,切斷伏爾加河水上交通。
在伏爾加河左岸,第62集團軍的渡口有兩個碼頭—北碼頭和南碼頭。這兩個碼頭以及通往碼頭的各條通道都在德軍的視野和有效射程之內,德軍對碼頭及其通道進行了急襲射擊和空中轟炸,致使渡口人員遭到了重大傷亡,碼頭被破壞,許多船舶被擊毀。截至10月7日,被燒毀、擊沉的船隻有“甜瓜”號、“國營農場女工”號、“伊萬尼謝夫大尉”號、“波紮紀斯基”號、“阿布哈茲人”號、“頓巴斯”號、“路電車”號、“牽引汽艇”號、“北極”-19號以及7隻駁船。H-2-0717型舟橋縱列的35節舟橋也被損壞。絕大多數船舶是停靠在碼頭裝卸貨物時被擊沉的。
當德軍逼近伏爾加河沿岸後,“紅十月”和“街壘”廠區的碼頭運輸變得越來越困難。德軍白天從空中猛烈轟炸掃射,夜間用大炮對碼頭及通往碼頭的各條要道進行直接瞄準射擊。因此,從10月底起,“紅十月”廠區的碼頭隻用來運送重傷員,而接送補充人員、武器彈藥及大部分傷員的後送都轉移到班內溝以南的4個碼頭進行。由於秋天的洪水引起河水上漲,水漲船高,碼頭不能接納船舷升高的船舶。加之伏爾加河一些地段開始結冰,河麵的流冰使得船舶進港困難,於是從1942年11月13日起,“紅十月”廠區內的碼頭被迫全部停止工作。
德軍逼近伏爾加河沿岸後,蘇軍河運的損失急劇增加,效率也大為降低。最開始的時候,因為船隻在兩岸間按最短航線航行,一夜可往返三四趟,最多時可達6趟。其後因為要盡力避開德軍火炮封鎖區,船隻必須在伏爾加河以及斯大林格勒幾條市內河流間繞個大圈,因此每晚隻能往返2趟。
由於大船目標太大,機動靈活的小船作用越來越大。10月26日,第62集團軍工程兵司令部分別在伏爾加河兩岸建立了小船渡口,25條小船被編為5個小隊。
白天,德軍用迫擊炮進行直瞄射擊,同時還用設置在馬馬耶夫崗上的機槍向左岸掃射。因此,小船在白天的活動局限於執行緊急運輸任務或將少量指揮員送到彼岸。天一黑,小船隊從隱蔽部駛出,開始緊鑼密鼓地執行各種運輸任務。盡管伏爾加河及其兩岸處於德軍火力控製之下,但10月27日~11月11日期間,隻有1艘小船在航行時被擊沉。
11月12日,伏爾加河上出現了流冰,河水上漲,許多地方通往渡口的道路被淹沒,向右岸輸送部隊和物資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11月14日,蘇聯步兵第138師的全部儲備都已消耗殆盡,全師400多名傷員還滯留在斯大林格勒城內。由於該師控製的登陸場麵積有限,飛機空投的彈藥、食品大部分落入河中和德軍手中。援助該師的惟一希望,就寄托在小船隊身上。
11月17日深夜,派往步兵第138師的兩艘小船之一,帶著6箱彈藥和電台電池抵達了目的地,但在返航時遭到德軍炮擊。另一艘小船停泊在紮伊采夫斯基島右岸時,被德軍水雷擊沉。
從11月18日起,第327工程營負責將步兵第138師所需的一切物品從伏爾加河左岸調運到紮伊采夫斯基島,途經該島的小船和物資,以及小船的裝卸任務由專門分隊保障。11月19日,小船隊終於將步兵第138師急需的彈藥、食品運到指定地點,並將傷員悉數運回後方。
就在同一天,蘇軍向德軍戰線發起了全麵反攻,並迅速將德第6集團軍合圍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雖然從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伏爾加河開始冰凍,蘇軍的河上運輸被迫逐漸停止,但此時城內的蘇聯守軍已經熬過了最黑暗、最困難的階段,即將迎來勝利的曙光。
責任編輯:葛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