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哲學家小徑上曾走過許多大師
在海德堡大學,與黑格爾一起思考
第一次知道海德堡大學是因為一個下頜骨:大概在七八年前,我在曆史書上見到了一塊古人類下頜骨,那是1907年一名叫丹尼爾·哈特曼的工人在德國海德堡附近毛爾村的沙堆裏意外發現的。書中寫道,這個古人類距今已有40萬—50萬年,是迄今為止在歐洲發現的最早的直立人,名為“海德堡人”。當時負責研究這塊遺骨的人,是海德堡大學的奧托·蕭頓薩克教授。就此,在我心中,海德堡大學不僅成了一個考古研究的殿堂,更是古老文明的象征。
2011年,我從萬裏之外的青島慕名來到海德堡大學,在這裏學習亞述學,研究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曆史和文化。4年間,我穿梭於海德堡大學的圖書館和講堂之間,也逐漸了解了這座德國最古老大學的曆史——它是由神聖羅馬帝國法爾茨選帝侯(帝國七大諸侯之一,有資格選舉帝國皇帝)魯普萊斯特一世於1386年創辦的,距今已600多年。
大學與廣場
一所古老的大學,需要一片古老的土地,而孕育了曆史名校海德堡大學的城市——海德堡,就是這樣一座充滿故事和曆史韻味的小城。
海德堡位於德國西南部巴登—符騰堡州境內,距離法蘭克福大約80公裏,是一座初建於中世紀的古城。內卡河猶如飛龍般從城中穿過,與王座山上建於12—13世紀的海德堡城堡相映成趣,讓人不禁聯想起中世紀時,這裏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行宮的黃金時代。
沿著城堡外牆下山,就是海德堡的主街。記得第一次踏上主街時,我就驚訝於海德堡是如此年輕——德國是個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國家,然而在海德堡,無論是街邊的露天咖啡館,或者是內卡河邊的草坪上,都能看到青春靚麗的海德堡大學的學生手邊擺開一堆書,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愜意地閱讀著。
海德堡大學與海德堡幾乎是一體的,兩個校區(老校區在內卡河南岸,新校區在內卡河北岸),共12個學院散落在小城的各個角落。而最著名的部分,就是老城區的大學廣場一帶。廣場四周分布著海德堡大學的若幹校舍:大學博物館、音樂廳、新教學樓、食堂、大學圖書館等等,這些校舍與四周日耳曼風格的咖啡館、書店相融,氤氳著古典的氣味。
這座廣場最著名的故事,莫過於500年前的一次辯論——1518年,德國宗教改革先驅馬丁·路德來到海德堡小城,在大學廣場一帶同天主教守舊勢力展開了激烈的宗教爭辯。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對海德堡大學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556年,海德堡大學由天主教會學校轉變為新教學校,並啟用了大量信仰新教的教師,這裏一躍成為歐洲的文化與學術中心。
17世紀初,新教與天主教的矛盾加深,宗教戰爭一觸即發。由於當時德國處於天主教主導之下,大批新教學者隻能被迫從海德堡大學離職,這讓海德堡大學和大學廣場又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這一低穀一直持續到了19世紀初。1803年,巴登的卡爾大公重組了海德堡大學,使其成為德國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國立大學”。同時他邀請了當時許多著名學者來此教書,尤其是眾多浪漫主義學者的加盟,使海德堡大學成為歐洲浪漫主義的中心。大學廣場又恢複了往昔的光彩,充溢著詩歌吟詠之聲。
半山腰上的最美小路
我到海德堡大學不久就認識了一位哲學係的教授。一個盛夏的午後,在海德堡大學的內卡河南岸老校區裏,我們倆散著步,他跟我說著一些關於宇宙、生死的話題。走到離河最近的地方時,他突然向我指了指河對麵的山,說:“海德堡大學最美的地方在那裏。”他指的山是內卡河北岸的聖山,而其口中“最美的地方”則是山腰上的哲學家小徑。這條小路的美,來源於曾經走在這條路上的人,以及這些人身上的故事,比如黑格爾。
1816年,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來到海德堡,擔任海德堡大學哲學係教授。在海德堡大學期間,黑格爾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之一《哲學全書》,這本書原是他講授這門課程的提綱,全書從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三方麵展現了他的宏大哲學結構。黑格爾常常下午下班後到聖山半山腰的一條小徑漫步,邊步邊思考。從此以後,這條小徑就變成了海德堡大學哲學係師生的“思考聖地”,許多哲學學者都來這裏尋找靈感。於是,這條小路被稱為了“哲學家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