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像戰爭這樣危險的事情中,由仁慈而產生的錯誤思想是最為有害的。不顧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對方不同樣做的同時,必然會取得優勢。由於厭惡暴力而忽視其性質的做法毫無益處,甚至是錯誤的。”........
“戰爭不是消遣,不是一種追求冒險和賭輸贏的純粹的娛樂,也不是靈機一動的產物,而是為了達到嚴肅的目的而采取的嚴肅的手段。........”
這些《戰爭論》中出現的新鮮而又精辟的論點,讓大宋士子和軍人們都打開眼界,雖然通篇沒有提到是否繼續對金作戰,但是細心的人們都意識到,對金的戰爭使正義的、正義的事業必將會得到廣大大宋子民的支持,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傷害......於是士子們有的向朝廷上書,有的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支持繼續對金用兵。
就在這個時候,財部又在大宋日報上公布了上個年度大宋幾個主要經濟指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兩個數字:上年度(紹熙三年)大宋國庫財政收入達到一億兩千萬貫,比紹熙二年增加三千萬貫,創曆年來最好成績,財政收入的增長主要來自工商稅收的大幅度增長。再加上發行的兩千萬貫愛國債券共計一億四千萬貫。
支出一億五千萬貫,同比紹熙二年增加七千萬貫,主要是軍費開支增長,略有赤字。預計今年國庫財政收入可以達到一億六千萬貫,支出一億八千萬貫主要用於基礎建設和軍費的開支,今年的計劃今年再發行兩千萬貫的愛國債券彌補虧空,國家財政並沒有戰爭而陷入困境。
另個一指標則是鋼鐵產量,上年度大宋鋼鐵產量為四億斤,相比較紹熙二年增加了五成,今年可以達到五億斤,再增加兩成五。
鋼鐵產量的增加無疑是戰爭刺激的結果,而揚州鋼鐵廠則在趙君的命令之下,公開了坩堝煉鋼法的原理及其操作過程,一時間,大量的鋼鐵廠在大宋各個州縣興起,同時刺激了鐵礦、煤礦的開采,不僅解決了許多剩餘的勞動力還給朝廷帶來的豐厚的稅收。
有了這兩項事關全局的經濟指標以及報紙上的輿論導向,作為大宋皇帝趙君在二月初的大宋理事會上作出了對金人繼續用兵,徹底消滅金國的決定。並當場賦詩一首與眾位大臣共勉,這首詩也在大宋日報上公開發表:
燕雲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赴北疆。
白山黑水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篇七律詩吹響了大宋對金國的用兵的號角,成為大宋軍隊裏廣為流傳的一首戰鬥詩歌,士子們紛紛稱讚皇帝陛下的霸氣,幾乎和數年之前那首《滿江紅》可以相比,但是作者趙君很清楚,自己不過是抄襲後世偉人的詩句稍加改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