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析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防範(2 / 2)

(三)信貸風險防範和預警機製缺乏

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信息傳遞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層報信息的不利之處在於一方麵降低了信息傳遞的效率,決策層無法對信貸業務進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麵在層報過程中,將會有多人可以知悉信貸業務的信息,這大為提高了信息泄露的風險。此外,信息的層報需要更多人員負責信息的傳遞,這對專業人員的才能是極大的浪費。數據的真實性、保密性無法保證,內部的風險管理和防範更是無從談起。更應引起相關人員注意的是,在風險監測和預警係統方麵,我國的商業銀行基本上是毫無涉及,現在的通過控製單個貸款比例和不良貸款比例等方式約束商業銀行的貸款行為已經無法適應國內商業銀行逐漸轉型的要求,更加不符合現代化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而且,手工操作無法實現信息的規範化、製度化管理。一家或者幾家商業銀行可能有某些不良債務人的記錄,但是一旦這些債務人轉移目標,其他銀行由於尚未存有檔案可能一時疏忽就給他們提供貸款,結果自然有很大可能是呆賬、壞賬的產生。

三、信貸風險管理與防範

雖然從九十年代開始我國就進行金融體製的改革,專業銀行逐漸轉型為商業銀行——更為注重效益的銀行,實現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此開始形成信貸風險管理。經過十多年的改革和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信貸風險管理係統,如建立了呆賬準備金製度、統一授信製度等,同時還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的風險監管體係,頒布了許多規範信貸行為的安全法規。然而這些製度中有一些已經不能適應當今形勢的變化,或者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還需要不斷完善。

首先,建立和完善信貸風險測評體係。可以借鑒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將客戶的信用進行評級並實行分類管理。不僅要對每一個客戶實行嚴格、精密的信用評級,而且嚴格把關現金流的流向、來源,強調但不應局限於保證、抵押等擔保方式。作為國際上一種比較先進的風險管理方法,貸款五級分類也可在我國發揮其重要作用。貸款分級製度能使銀行快速、準確地分辨貸款存在的風險,從而能有針對性地采取防範措施。

其次,建立和強化信貸風險預警體係。信貸風險預警體係包括提高貸前分析效率、改善貸中決策質量、優化貸後管理技術、支持客戶評價和授信工作等。在貸款前尤其應重視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下調整信貸政策,信貸政策更好地促進產業政策的實施與完善。同時,信貸管理部門要通過信息管理係統對宏觀經濟信息、微觀經濟信息以及信貸信息進行綜合管理,在一個完整、連續的風險預警數據庫中進行統一調配,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和高效運用。

再次,建立信貸風險內部控製體係。這是商業銀行進行自我調控的表現,最好能滲透到銀行的各項業務、各個環節中,這樣才能發揮其最大功用。巴塞爾資本協議要求銀行建立明確、具體的產權製度,這是商業銀行內部控製係統的基礎。內部係統的控製組織結構一定要完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各個股東、董事之間互相製約,互相監督。行長可以負責全行的信貸風險監督任務,在行長之下還可設立一級信貸官和風險管理人員,負責本轄區內的信貸風險集中管理,但是在業務經營人員和風險管理人員之間是平行作業流程。

最後,建立信貸風險化解體係。信貸資產證券化是改善銀行資產質量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其含義是原始權益人(賣方)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資產中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進而轉換成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證券的過程。其實質是將風險轉移,貸款保險和貸款組合管理可以實現這樣的目標。這要求商業銀行在發放信用貸款之前要求交易相對人以貸款項目向保險公司進行投保,投保人、投保費用都可以由銀行和交易相對人自由約定,最後的風險都是由保險公司承擔。

參考文獻

[1] 張倩.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四川省:西南財經大學,2007.

[2] 鄒永樂.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重慶:重慶大學,2008.

[3] 袁春振.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預警研究[J].上海:複旦大學,2009.

[4] 徐瓊.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江蘇省:南京師範大學,2008.

作者簡介:王瑤(1978-),女,漢族,天津人,供職於中信銀行北京國奧村支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專業2009級在職研究生。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