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國際和國內對於金融服務外包的認同度不斷提升,誰來分享中國金融IT領域的服務外包已經成為國內外IT企業爭奪的焦點。隨著國內服務商技術能力以及風險控製能力的快速提高,加之具有成本較低,便於溝通,熟悉國內市場需求和政策環境等優勢,頻頻在競標中擊敗IBM、HP等國際公司取得各大商業銀行外包合約。三泰電子作為近幾年國內服務商的典型已經在取得包括中國五大商業銀行總行以及招商銀行總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總行、華夏銀行總行等國內全部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製銀行的外包合約。
(二)良好的投資和政策環境
中國目前的服務外包產業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一係列發展服務外包的政策相繼出台,北京、大連等20個城市被列為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2008年來,國家對包括金融服務外包在內的服務外包產業關注和支持進一步提升,並在融資、稅收、知識產權等方麵給與一係列政策支持。2009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金融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若幹意見》,要求金融機構抓住國家產業支持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有利時機,加大對其產業的金融支持,為進一步促進該產業的發展,逐漸從事務性外包向戰略性外包轉變提供夠力支撐。國家政策上扶持力度的逐步增加對於體製依賴性較強的國內商業銀行來說是促進其服務外包發展的重要利好因素。
(三) 市場優勢
盡管中國目前商業銀行服務外包市場規模並不大,但卻潛藏著巨大的潛力和商機。我國商業銀行正呈現出核心業務、非核心業務、前台業務和後台業務、標準流程業務和非標準流程業務加快分離的趨勢,網絡運營後台的建設和以各類後台為載體的服務外包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了各商業銀行領導者的關注,從降低經營管理成本上來看,銀行網點的櫃台業務外包正成為一個潛力增長點。中國政府已經把發展金融服務外包業務作為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組成,而商業銀行作為中國金融業的絕對主體,其市場地位被進一步提升。同時中國又具有市場、成本等方麵超過印度的優勢,如果抓住這個國際金融服務外包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機遇,通過商業銀行體製改革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業,對於提高核心競爭力,真正使中國商業銀行依靠競爭力而非吃政策福利來走向國際市場,具有不可估量的戰略意義。
四、中國商業銀行服務外包發展的不利因素
(一)風險管理體係不成熟,體製弊端嚴重
首先,國內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係尚不完善,其資產風險管理的主要重心在於存貸資金的管控上,而對於更為廣泛的、增大的服務外包業務範圍量,國內商業銀行的風險評估管理體係卻無法有效控製其風險。因此國內的商業銀行在風險無法有效控製的條件下不敢更多的擴大服務外包業務量,成為了中國商業銀行服務外包業發展較為落後的主要原因。雖然目前我國許多商業銀行建立了符合自身特色的風險控製理論框架。然而,由於風險控製評估工作卻要求非常高的前瞻性和實際操作性,商業銀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遇到風險分析科學完整程度較低、外部風險評估受利益影響、評估內容不真實等因素影響。
此外中國目前的大型商業銀行都是屬於國有控股的上市企業,其經營決策權往往受製於國家意誌力,國資委對於商業銀行的控製行為使得商業銀行本身的創造能力弱,最高決策層在無法得到政府的批準下不能開展更多或更深層次的服務外包。而在商業銀行內部,總行對於各級支行的管控也很嚴格,受到體製束縛的商業銀行無法像國際銀行業那樣在服務外包業的發展上大施拳腳。
(二)相關法律不夠健全,監管製度不成熟
2002年10月,高陽公司與深圳發展銀行簽訂災備外包服務協議,該合同持續10年,總額約3億,成為國內銀行業第一個IT係統外包大單。隨後,2003年1月,國家開發銀行開創銀行業合作先例,與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中國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網絡外包框架協議。此後,我國金融服務外包產業開始發展,然而發展期間,卻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指導約束,直至2009年9月,人民銀行、商務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聯合才發布了《關於金融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若幹意見》,同時2009年3月,中國銀監會在《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指引》中,對外包風險進行了規範。而近幾年中央的最新統一規範文件尚未出台,地區性政府雖帶支持包括商業銀行服務外包的外包產業發展卻限於商業銀行體製問題無法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