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現狀分析(2 / 2)

係統性理財方案是指投資者將自身的收入、財產和生活日常支出狀況、生活目標、稅負以及對於風險的承擔能力及意願等因素綜合考慮而進行的理財行為。投資者在麵對理財產品時,往往缺乏係統性理財觀念,隻是針對盈虧而未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及已有的投資組合來做出投資決策。這將導致投資者的現有投資組合投資者的實際投資目標背道而馳。

三、結構性理財產品發展對策

(一)建立完整適當性原則規範體係

適當性原則作為法律術語在投資行為中同樣具有重要意義,該原則能夠從根本上穩定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並防範市場存在的係統性風險。當前我國的銀行理財產品業務的立法層級較低,隻是暫行條例的相關規定,隨著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規模的不斷壯大,該領域的相關立法應與時俱進,可以考慮從部門規章上升至行政法規層麵。

(二)建立投資者分類及理財產品風險分級製度

貫徹上述的適應性原則,金融機構應對客戶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及承受能力將理財客戶分為有投資經驗客戶和無投資經驗客戶。同時,對銀行理財產品進行風險分級,高風險的產品對應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投資者能夠選擇適當的低風險理財產品。然而,國內商業銀行對理財產品評價的標準不統一,因此各銀行應當建立一套統一的投資者分類及理財產品風險分級標準。

(三)完善監管機製同時發揮外部機構的谘詢和評級作用

為保證適當性原則的實施,銀監會等機構需要對銀行適當性原則應用過程進行監管。采用中立的外方谘詢機構,能更為公正的服務投資者,為其提供科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分析,幫助其綜合比較各類產品,做出適宜的投資決策。同時,在實施嚴格監管的同時引入外方評級機構,對各類理財產品進行風險評級和產品定位,更好地服務投資者。

(四)發展金融理財專門人才隊伍,開展投資者教育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相關理財專員就顯得數量少且一部分資格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大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隻有加強了理財專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才可能實施正確的投資者教育。2010年11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首次銀行業公眾教育服務日活動就是個範例。金融人才培養與投資者教育需要時間較長,同時也缺少不了銀行和監管機構的合作,因此應形成長效機製,持續開展相關工作。

(五)加強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

在理財產品營銷服務方麵,商業銀行可以從多個方麵開展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例如,商業銀行可以利用券商、基金多年投資的經驗,為客戶其量身定做證券市場類的相關理財產品;利用保險公司在保險市場的經驗,根據客戶的需求設計保險理財產品等。如此既能取得更好的投資效益,又能更多地考慮客戶的需求。

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監管機構、金融機構、投資者以及第三方機構的通力合作,加之中國金融也各種創新力量的推動,相信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道路將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