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的會計分析
財經縱橫
作者:徐曉萍
【摘要】企業會計報表應該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但實際生活中,企業為了某種目的而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利潤操縱。本文從企業利潤操縱的三個主要動機入手,從六大方麵對企業常見的利潤操縱方法進行了初步的會計分析,並給報表使用者提出了一些強化分析的措施與對策建議,以期對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有一個更加清醒、正確的認識。
【關鍵詞】利潤操縱 會計分析
企業會計報表是綜合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書麵文件,編製和提供會計報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現有和潛在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機構都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報表能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種種目的,運用各種手段人為操縱企業實現的利潤,蓄意粉飾會計報表。
一、企業利潤操縱的動機
(一)為取得良好信貸評級而粉飾會計報表
有的企業為了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取得良好的信貸評級,以獲得信貸資金和優惠條件,不得不偽造企業利潤,使報表尤其是使銷售利潤率、淨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好看。
(二)為融通資金或維持上市資格而虛增利潤
上市資格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受利益驅動,一些業績達不到標準的企業不得不通過利潤包裝來實現上市目的。一些公司上市後,也往往通過利潤操縱,營造業績連續增長的預期,達到自己再融資圈錢的目的。
(三)為規避所得稅而調節利潤
有的企業為了偷稅、漏稅、推遲納稅時間,便會故意少計收入,多計成本,虛列支出,隱瞞利潤。也存在著一些企業,為了能夠籌措到足夠的資金,不惜虛報利潤,多交所得稅,而這部分所得稅往往又通過地方政府的稅收返還形式返還給上市公司。
二、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
(一)通過掛賬處理進行利潤操縱
《企業會計製度》規定,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但有些企業為了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通過多種掛賬等方式降低當期費用,虛增利潤。
1.往來款掛賬
有的企業為了業績增長,有時虛增銷售,虛列應收賬款;有時預收賬款也常常被用來隱藏銷售和利潤。再有,其他應收、其他應付款這兩個報表項目常常被企業用作“垃圾桶”和“利潤調節器”來操縱公司的利潤。
2.待處理財產損失長期掛賬
企業在清查財產過程中查明的各種財產盤虧和毀損的價值,不少企業仍然有意不在當期處理,通過掛賬達到虛增利潤之效果。
3.在建工程長期掛賬
一些企業在建工程完工而不及時進行竣工決算,長期不結轉固定資產,少提折舊;另一方麵,在建工程長期掛賬,其借款利息就可計入在建工程成本,減少當期財務費用。這樣就可以從兩個方麵來虛增利潤。
4.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長期掛賬
一些企業為了某種目的,將本應內攤入有關科目,計入當期損益的費用少攤、甚至不攤。
(二)通過變更折舊方式進行利潤操縱
這是較為常見的手法之一。固定資產在企業資產價值中占的比重比較大,折舊費在企業營業成本中占據重要地位,金額較大,比較容易達到粉飾報表的目的。同時,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式隻會影響會計利潤卻不會影響應稅利潤,對企業現金流量也不會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