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也盛產小清新電影,電影大師楊德昌曾經說過:“台灣隻有兩類電影——青春片與非青春片。”[2]2008年,《海角七號》給台灣刮起了一陣清涼的“台風”,盡顯“純愛”特質,《不能說的秘密》、《聽說》、《星空》等影片緊隨其後,而2011年上映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更是像一陣龍卷風席卷影壇。
(二)叛逆型
青春電影有時候是青少年亞文化的一種直觀反映,它除了展現唯美浪漫的愛情,也會關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展現暴力、血腥、自我毀滅的一麵,揭示處於社會邊緣的青少年在成長中的叛逆、迷茫、狂亂、張揚、陰暗,隻不過它會挖掘其中美好的一麵,將其美化。
岩井俊二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是典型的叛逆型影片,影片中性格內向的鄉村少年蓮見雄一常常被同學欺負,他隻有在歌手莉莉周的歌聲裏尋求安慰。星野修介本是一個好學生,卻因為一些事變得充滿憎恨,開始以欺負同學為樂,裏麵也包括蓮見雄一,但是冷酷的背後是他無比痛苦的心靈,他也聽莉莉周的歌來撫慰自己。蓮見雄一在網上建立了一個關於莉莉周的歌迷聊天室,在聊天室裏他認識了一個叫“青貓”的網友,兩人互相鼓勵,並約定在莉莉周的演唱會上見麵。那一晚,蓮見雄一發現原來“青貓”就是星野修介。這部影片到處是搖晃的鏡頭,長時間的黑屏字幕和打架鬥毆的場景,赤裸裸地表現了青少年的迷茫和青春的殘酷,但同樣的,影片中也有大片的金色麥田、羞澀的愛情和空靈的歌聲,中和了影片的灰色基調,美化了成長中的殘酷。
台灣也有很多叛逆型的小清新電影。如果說陳綺貞是台灣小清新音樂的代表,那麼桂綸鎂就是小清新電影的代表。《藍色大門》、《不能說的秘密》、《海洋天堂》、《第36個故事》、《女朋友·男朋友》讓觀眾認識了充滿青春氣息的桂綸鎂。在《女朋友·男朋友》中,桂綸鎂飾演男孩子氣十足的林美寶,她和好友陳忠良、王心仁在台灣校園激烈地衝擊校方不合理的限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影片中,林美寶眼睛都不眨地剃去自己半邊頭發,王心仁不滿教官的教訓在辦公桌上亂跳,校刊社發布不雅校刊把學校鬧得雞飛狗跳等場景都是青少年叛逆的表現,而王心仁對林美寶的表白:“跟我在一起,你就會有請也請不完的公假,我們就都自由了”又體現出他們的無奈。
叛逆型的小清新電影讓我們看到了青少年成長中更為真實的一麵,它對人們如何正確對待青少年的反常行為有良好的啟示意義。
(三)悲傷型
隨著“小清新”的使用,它的含義也在不斷擴展,很多影迷將那些不是發生在校園的但又清新唯美的影片也歸入小清新電影行列,這類電影的主人公基本已是成年人,他們的故事更悲傷,情感更深沉,這類悲傷型小清新電影以韓國為主。
韓國的影視劇劇情細膩、緩慢、苦情是一大特色。韓國的小清新電影也延續了這個特色,此類電影有《雛菊》、《觸不到的戀人》、《假如愛有天意》、《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腦海中的橡皮擦》等。
三、小清新電影的兩大特征:唯美和性別迷茫
(一)小清新電影中的唯美體現
1.詩意的敘事
小清新電影是充滿詩意的電影,它和“詩意電影”有許多相似之處。詩意電影強調“以影像寫作”,當導演將“詩意”發揮到影像的極致時,詩意電影就誕生了。過往的理論界曾將電影比喻成詩與畫的結合,這裏所指的詩代表了電影中的節奏和情趣。[3]小清新電影很好地展現了電影的抒情性,它敘事節奏緩慢,淡化矛盾衝突,大量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樣細膩的處理方式也造就了影片的“唯美”特質。岩井俊二被讚譽為“映像詩人”,正是因為他的電影手法細膩,情景交融,創造出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