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鬼子來了》大量使用硬實的側光來形成獨特的畫麵效果,但視覺如果長期接受刺激性、爆發力極強的畫麵必然會產生疲勞和抵觸。所以,布光方式同情節發展一樣,也要注意抑揚頓挫,適當緩解緊張的視覺感受,通過輔助光來平衡影像節奏。
三、運用底光打破畫麵平衡,製造不安、 恐懼感
《鬼子來了》的布光方式和畫麵效果說明,即便是隻有黑、白、灰的影像,也能夠通過對光的調整、組合,形成帶有不同情感色彩的畫麵。除了利用明暗對比,光也能通過人們對色彩的感知和聯想製造不同的心理效果。
不同的色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視覺接受後也會自然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人們對色彩的生理反應是下意識、經過長期進化和主觀感受形成的,往往不需要思考和記憶。同時,生理上的接受必然會造成心理上的反應,而心理上的感受也會造成一定的生理刺激。造成這種連帶反應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人們的生活經驗和大腦聯想,簡單說來,就是一種感知聯想。
由於對色彩具有感知聯想,因此人們會對色彩產生輕重、冷暖、大小、軟硬等性質判斷,並且會利用這些性質來進行光影造型,以達到期望的視覺效果和心理感受。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有深色重、淺色輕的判斷,並且會習慣性地接受畫麵中深色在下、淺色在上的布局,因為這符合長期以來的視覺感受。當使用底光時,光從主體下方開始傳播,使受光的淺色集中在主體下方,而背光的深色集中在上方,顛覆了人們長久以來的視覺習慣,造成了觀影上的不適。另外,大麵積深色在畫麵上方堆積,尤其是在黑白影像中,黑色的收縮性會使場景空間具有很強的壓迫感,傳遞出壓抑、不安的情緒。
同時,底光使物體表麵明暗位置發生了變化,造成物體形態的扭曲、變形,甚至讓觀眾產生錯覺。由於它所呈現的主體不再是人們記憶當中的原始狀態,所以就會造成不適、恐慌感。在心理學上,人感受到緊張和恐懼的原因之一就是當一個熟悉的事物發生有別於以往認知的改變時,就會產生恐懼。因此,底光往往被使用於製造恐怖、驚悚的畫麵效果。
四、運用散射光使光線分布均勻,製造 輕鬆、愉悅感
底光的使用效果再次證明了人們對光影造型的認識來源於視覺接受和心理感知,因為感受到了,所以產生了聯想和共鳴。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深刻理解光影造型對氛圍營造和人物刻畫發揮著多麼奇妙無窮的作用,但是生理構造決定了人們對不同的光線形態所產生的光影效果會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
在光影造型中,人們會用不同光質的光源製造各種藝術效果。直射光即是硬光,明暗對比強烈,有助於強調主體的質感和輪廓,能夠產生張力十足的畫麵效果。而最常見的、也是使用最多的則是軟質的散射光,其特點是柔和、不刺激,光線分布均勻,影像的明暗對比小,不強調主體的輪廓和體積,能夠產生影調層次豐富、視覺感受舒適的畫麵效果。
在自然條件下,散射光也是人們接觸最為普遍的一種光線,因此對於散射光製造的畫麵效果也會感到更為親切和自然。
《鬼子來了》的影像風格是多用生硬的直射光,形成一種強烈、張揚的視覺感受,尤其是在衝突性和矛盾性極強的狀況下,直射光所帶來的心理感受是直截了當、不加遮掩的。與直射光相對應,散射光則往往用來傳遞較為輕鬆愉悅的情感,描繪出更有意境和內涵的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