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財商究竟離你有多遠?(2 / 2)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喜歡妄自菲薄,認為自己的財運天生就是比別人差,自己壓根兒就不是賺錢的命,從而自暴自棄,隨波逐流。理財師認為,財運是靠自己爭取的,而財商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提高的。一個人隻要肯鑽研投資理財之道,多看看書,多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就一定能夠掌握其中精華,創造自己的財富人生。

以上是理財師總結的六大財商低的表現,不知你是否中招?若是有,就請盡快改正吧,畢竟“智商沒救,財商還有救”!

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財商?

如何培養財商,讓自己能夠去管理資產,並讓資產進行增值呢?

首先當然是看書:暢銷書通常把一個問題說得很簡單,我喜歡簡單。因此如果完全沒有基礎,看一些暢銷的理財書籍不失為辦法。

還有一種方法是與人交流。我覺得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在銀行工作的比我大很多的姐姐,從基金到股票到房地產,因為她在銀行工作的關係,頗有一些超前意識。此外,確定好主題,然後羅列出一些問題,找到相關職業的人一一詢問。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些人浸淫在行業內這麼多年,是應該有很多旁人不及的知識。與人交流的好處是容易得到一些經驗和內部觀點,壞處是信息比較零散,還有就是,理財這事不靠譜的人實在太多。

對付不靠譜的人有幾個建議:第一個建議一定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例如你問“你覺得什麼好”,沒準這人回答你說“股票好,***最好”,那你一定要接著問“為什麼股市好呢,我聽說黃金也不錯”,接著問“為什麼這個股票好呢”,最好問到他惱火為止。

其次就是建議一定要多問幾個人,這個人說股票好,那最好再問一個人,問得一多,你就發現一些觀念上的矛盾了。

最重要的建議就是:在這個階段千萬不要動手做。千萬不要一個人說黃金好,你就立即去買黃金了。這才是最糟糕的,因為這不是你自己的“財商”。

看過書了,與人交流過了,最好自己再收集些信息,接著就是比較和判斷了。

以買基金為例:至少要知道基金的一些基本概念,什麼是主動式基金,什麼是貨幣式基金。然後每種基金的優劣是怎樣的,大概費用多少。如果你聽說一家基金公司好,那最好看看它過去幾年的曆史數據,看看它的基金經理過去的業績等等。

而買股票,至少要看這個公司過去10年的年報,至少應該看三表,至少應該把一些數據例如資產負債率,淨資產收益率列成曲線圖看看,至少應該比較行業內所有公司的這些數據。然後問問為什麼?回答可能是這個公司非常好,也可能是數據造假。

房地產嘛,我建議買房之前至少要看過50個房子。最後選出的5個房子,至少應該看4次(分別是,白天、晚上、下雨天、工作日)看多了自然就知道很多東西,比如有些房子周末看很好,可是工作日發現不遠處有工廠有噪音等等。

最後,我比較建議的是多了解一些金融曆史方麵的知識。中國的和外國的都可以。曆史總是重複著相同的謬誤。看過一些東西後,你會發現,你經曆的這些早就不新鮮了。

我90多歲的奶奶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事兒不就跟從前一樣麼”,當然她的從前一般都是50年前了。中國的房地產和金融的曆史都很短,看看美國或者日本,你會發現,有些路,別人都走過了。

我不太相信“中國特色”會豁免於一切經濟規則之外。

理財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興趣。在上麵是要投入一定的金錢和時間的。大多數人對理財投入金錢都比較理解,但是投入時間都不了解。其實有時候,時間比金錢還要重要。

而一個人的時間花在什麼地方是看得出來的。花時間看時尚雜誌,逛街購物,每天練習化妝,就會越來越漂亮。花時間看理財書籍,收集信息,每天多些思考,就會越來越有錢。

責編/迦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