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北菜的個中滋味(1 / 1)

東北菜的個中滋味

生活

作者:胡豆

東北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狹義的東北包括遼、吉、黑,而實際上受東北菜影響的則還包括內蒙古東部。因為曆史上這些地方是隸屬東北的,另外影響到的地方還包括原熱河省,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山海關外的地域。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一書中,曾記述了北方少數民族的“胡燴肉”、“胡羹法”、“胡飯法”等肴饌的烹調方法,說明其烹調技術很早就具有較高的水平。

遼寧的沈陽又是清朝故都,宮廷菜、王府菜眾多,東北菜受其影響,製作方法和用料更加考究,又兼收了京、魯、川、蘇等地烹調方法之精華,形成了富有地方風味的東北菜。

東北菜一菜多味、鹹甜分明、用料廣泛、火候足、色鮮味濃、酥爛香脆,烹調方法溜、爆、扒、炸、燒、蒸、燉,並以燉、醬、烤為主要特點。東北菜,不拘泥於細節,頗有東北人的氣質。在做法上也融合了一些宮廷菜特點和漢族飲食所長,利用東北特產純綠色食品原料,許多菜肴表現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爛而不化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濃,菜肴豐富又實惠。

老虎菜

這是從小到大,家裏常吃的一道冷菜,這道菜有個凶猛的名字:老虎菜。也有的說跟張作霖有關係: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有一段時間不思飲食,就在這時有個廚師順手拿起幾樣蔬菜舉刀就切,圓白菜、黃瓜、青椒,香菜等等,然後放入鹽、醋、糖等調料涼拌一番,就端上了餐桌,張作霖一嚐食欲大振,胃口大開便向帥府問起這道菜的名字。廚師自知此菜本無名,是隨意而為,可又不好據實回答,於是想起這菜是給“東北虎”張大帥吃的,便順水推舟地說:“這菜,叫老虎菜。”張作霖一聽十分高興地說“吃老虎菜開胃啊!”

老虎菜後來走出張氏帥府,成為東北百姓的家常菜,再後來老虎菜走出東北,又添加了香油、蒜茸、辣椒粉等調料成為許多地方的旺銷菜,一拌即成,居然成了一道名菜。此菜特點爽脆鮮香,開胃、增食欲促消化。有了這道菜,就不用擔心酒桌無彩了。

鍋包肉

不久前大學同學聚會,席間一位男同學感慨:第一次吃鍋包肉是我媽媽做的,那個美味啊,時隔多年,總是能不經意想起。鍋包肉起源於哈爾濱,揚名於東三省,東北菜裏的硬菜。長春飯店、春發合等老字號,做不好鍋包肉,就不敢立牌子。至於為什麼叫鍋包肉,實在讓人有點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即使按照烹飪方法命名的話,也和這鍋包肉不沾邊。不過這裏頭有個小故事,說這鍋包肉原本叫“鍋爆肉”,因過去北方的政府部門宴請國外賓客,這道菜深受老外的喜歡,但是老外的中文發音又不太準,總是把“爆”發成平聲,時間久了,便習慣叫成“鍋包肉”了。

當然它還有個洋氣名:“法式糖漿風情軟炸香豬排”。男人會做鍋包肉,就成為東北人中的寶貝人物;女孩會做鍋包肉,就掌握了東北媳婦的高級技能;天將降大任於鍋包肉也,必先觀其金黃,咬其酥脆,嚼其鬆軟,吃其酸甜,嗅覺不知所以,口水不能自已,百吃其所不厭!

第一步:香菜,大蔥,胡蘿卜切絲。豬裏脊肉切厚片,加少許料酒,鹽,胡椒粉醃製入味。

第二步:把豬裏脊肉兩麵均勻地蘸上一層幹澱粉,另取一隻小碗,用澱粉和清水調成麵糊。往麵糊裏加少許食用油調勻。

第三步:鍋中倒入多一些食用油燒到6成熱,將沾好幹澱粉的肉片在澱粉糊中過一遍,放入油鍋中炸熟後撈出瀝油,鍋裏的油再次燒到8成熱,把肉片再次回鍋複炸至金黃後撈出瀝油。

第四步:料酒,白糖,生抽,醋,雞精調勻做成料汁。鍋裏留少許底油,下薑絲熗鍋,放入胡蘿卜,大蔥絲炒香,倒入炸好的肉片,淋上料汁,撒上香菜段拌勻起鍋即可。

打飯包

據說努爾哈赤在一次行軍途中,路過一戶農家,還沒吃飯就要啟程,主婦著急就用生菜葉子包上新做好的米飯,拌上大醬和大蔥,讓士兵帶著路上吃,大受歡迎。這種做法慢慢由軍中傳到民間。東北人管包飯包叫打飯包,米飯用大米和小米混在一起燜成的二米撈飯;用剛采摘的新鮮的大白菜葉子或生菜葉;東北獨特味道的大醬做成的雞蛋醬;有時還要拌上東北獨特做法的油汪汪的土豆泥和新鮮的蔥絲香菜;兩手捧著吃,極其暢快。

責編/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