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驚出一身汗,很慶幸自己當初並沒有堅持下去。看來,這種自發群體的育兒理念並不那麼靠譜。我開始考慮,要找一家正規的機構,用更科學的方式養育我的沐兒。
敗給西方教育
我考察了好久,終於選定了一家親子會所。
這裏的創辦人是從歐洲留學回來的,全麵係統地學習過西方教育理念。她的親子課堂並不隻是帶著寶寶玩遊戲,而是嚴格按照發育的敏感期來培養孩子各方麵的能力。
我帶著沐兒上了幾堂課,她大部分的發育都能跟上指標,到了精細動作訓練時,出現了點小問題。其他孩子都能用小手撚起桌上的豆子,她卻總是力不從心,沒抓幾顆,就沒了耐心,一把給弄亂了。
聽老師說,剖宮產的孩子在動作協調性上會有缺陷,需要加強練習,否則會影響到以後的專注力。抓豆子事小,這專注力可是件大事,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後的學習、工作狀態。回家後,我特別注意沐兒這方麵的訓練,隻要一有小動作,就讓她加強練一下,哪怕是講睡前故事時翻個書頁,也堅持讓她自己做。沐兒有時會不高興,我板著臉堅持,她也不得不噘著小嘴練習。
我們的功夫沒有白廢,下次的課上,沐兒的表現就好了很多。我終於鬆了口氣,沐兒雖然缺乏先天的好基礎,但隻要不忽略後天練習,還是會趕上來的。從這次的練習經曆,我得出一個經驗,教育孩子時,偶爾嚴厲一點還是有必要的。
上語言課時,沐兒遭到了最大的挑戰。其他小朋友都能在媽媽的引導下,到圈子中央,說幾句話介紹自己,或表演個小節目。沐兒卻總是做不到,她每回都很緊張,死死地抓著我的衣襟,不肯到中間去,我再勸她,她就大哭起來。
後來,輪到家長們退場,隻留下孩子們在一起交流時,沐兒更是做不到了,她躲在我的懷裏不出來。我狠狠心,用力扯開她的小手,自己走了出去。我在外麵焦灼地等待著,希望我不在她旁邊,她能更容易融入環境。可是,不一會,她就大哭著被老師送了出來。看著老師遺憾的眼神,看著那麼多家長都盯著我們,課沒上完,我就匆匆地抱著沐兒回家了。
晚上,我一邊和大剛訴說白天的情形,一邊批評女兒。沐兒眼淚汪汪地,好像受了多大委屈。
大剛看女兒哭了,心疼了,竟然和我吵了起來,“你用得著那麼較真嗎,孩子發育早一點晚一點又有什麼關係?”
“怎麼會沒關係?這關係到孩子以後的交際能力,現在不鍛煉,以後她更不敢和外人說話了!”這麼重要的事,他居然一點也不以為然。
我越說越生氣,最後幾乎變成了咆哮,家裏的氣氛很緊張,沐兒忽然歇斯底裏地大哭起來,老公狠狠瞪了我一眼,抱著孩子出去了。
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特別失敗。
莫忘初衷
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幾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心,這樣的結果不是我的情感所能承受的。
我跑去跟閨蜜小晴吐槽,她一聽就笑了,說我是陷入了育兒“鄙視鏈”。
“你聽說過嗎?人生處處都存在著一條無形的鄙視鏈。就拿看劇來說,看英劇的鄙視看美劇的,看美劇的鄙視看日韓劇的,看日韓劇的鄙視看港台劇的,看港台劇的鄙視看國產劇的。你啊,陷入的就是育兒鄙視鏈。”
“現在社會上各種教育理念滿天飛,現代的鄙視傳統的,國外的鄙視國內的,西方的鄙視東方的,每個理論都是風行一陣子,搞得家長和孩子都很焦慮。”
是啊,我們是太迷信所謂的科學理論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千差萬別,怎麼可能就拿一個標準,去要求他們每一個人?
我開始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做全職媽媽的初衷:陪伴孩子快樂成長。我不再對沐兒嚴苛要求,她的心情也放鬆了下來,雖然有些方麵她做的還是比別的孩子慢一些,但是,這又有什麼呢,我有的是時間靜待花開。
不打擾孩子的自由發展,才是最好的育兒科學。我知道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可能還會犯錯,但沒關係,做媽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一步步學習,一點點進步。
責編/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