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家長疏忽一時,孩子錯過一生(3)(1 / 3)

錯誤的教育態度包括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和過度的保護,這些都會造成獨生子女的性格缺陷。過分的寵愛,無休止的滿足,漸漸地使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蕩不羈的性格;過分保護的最終結果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獨立生存能力差、經受不了挫折和失敗。

缺乏家庭特定的教育因素,主要指獨生子女由於沒有兄弟姐妹,沒有與他人共同分享的經曆,父母將全部的愛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容易形成自私的性格;缺乏社會的鍛煉,獨生子女就形成脆弱的性格。

父母必須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培養人的方法多種多樣,父母們必須注意的是:

首先,給孩子增加點磨難。心理學研究表明,能克服常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難,才能產生常人所沒有的勇氣和膽量。所以,獨生子女家長應重視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其次,可以適當采用“痛苦免疫”法。“痛苦免疫”法就是在精神上給孩子注射一些“痛苦”疫苗,讓獨生子女從小體驗痛苦,把痛苦看做生活中正常的部分,這樣才能經受各種打擊,成為生活上的強者。

再次,注意減輕孩子的自我中心主義。

獨生子女是我國人口中一個重要的群體,而且以後的比重會越來越大,讓孩子養成健全的人格,對孩子、對父母、對國家和民族都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挫折為何難以戰勝

所謂挫折,一般而言是指事情不如預期時的情境與感受,不同年齡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挫折經驗,也有不同的表現。如今的孩子對“挫折”二字大都比較陌生,許多父母,隻重視讓孩子吃好玩好學習好,對人格健全、心理成熟則關心很少,舍不得讓孩子受一點挫折。於是“脆弱”成了許多孩子的“致命傷”,一旦遭遇某種壓力,便很容易鑽牛角尖,做出偏激之事。

故事一:四歲的唐婧怡,一次坐在秋千上玩,秋千周圍站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四大“守護金剛”,分別負責推、擋和兩旁護駕。如此嚴密的防範也難免馬失前蹄,秋千下落時,婧怡沒抓緊繩子,滑落在草地上,愣了一會兒,她自己站起來拍了拍屁股想繼續玩,但“四大金剛”卻堅決把她帶回了家。

故事二:某金融公司的老總,女兒是大隊長,品學兼優,人也長得漂亮。父母當做掌上明珠,在外麵也是人見人愛。有一次她上課遲到了,老師按對待其他同學的慣例讓她到門外站一會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跑到頂樓,然後一躍而下。

故事三:某醫學院的一位大學生在某家著名醫院實習,因看到醫院裏的一些不正之風,對其深惡痛絕,但自己又無法改變,於是對所謂的“白衣天使”的美譽失去信心,最後居然以自殺來尋求解脫。

在上述三個故事中,在很多人看來,這些都是極小的事情,可能根本算不上一回事,但家長和孩子的表現的確令人詫異。故事一的孩子,沒有把小小的摔跤當做一回事,但父母和祖父母居然就此讓孩子告別了一項既有趣又能提高孩子膽量的遊戲,不禁讓人覺得小題大做。故事二中的孩子僅僅因為一個小挫折,就草率地結束了自己青春年華。故事三中的大學生,隻是因為現實中的社會和自己理想中的社會存在較大的反差,就放棄了大有作為的人生。這些都是無法承受挫折的典型事例,想想故事二中的中學生,故事三中的大學生,他們的童年很有可能就像故事一中的小女孩一樣,在兩代長輩的悉心照料下,人生道路風平浪靜,水波不興,沒有經曆過一點挫折,所以一旦遇到一點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在他們看來,整個世界都失去了色彩、失去了陽光,人的生命也就不再具有意義,因此走上了輕生之路。從故事中也可以看到,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多點放鬆,少點“關心”,讓孩子自己經曆一些風風雨雨,也許輕生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必然會遇到挫折。挫折對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也是不盡一致的。對不懂事的嬰兒來說,遊戲中搭不好積木,抓不到父母手中拿的花花綠綠的門票,就是挫折;對青少年來說,一場考試沒有考出期望的成績和名次,一個小的過失受到父母的責難,就是挫折;對青年來說,工作中的失誤,愛情上的失意,也是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