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例說明,我們許多孩子既不會珍惜自己身體和生命,也不會珍惜他人;既不會關愛自己,也不會關愛他人。
為什麼孩子對自己如此漠視,對他人如此冷淡。有關專家認為,原因是多方麵的,根源還在於父母和家庭。
造成孩子既不會愛自己,也不會愛別人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家長在錯誤觀念支配下,對孩子無原則地愛。現代家庭,421現象十分普遍,孩子受到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父母眾人的嗬護。從小在無微不至的關愛中長大的孩子,習慣於接受愛,關心他人的意識很少,甚至沒有。一旦這種“愛”的力度在孩子看來有所減少,他們就會不顧一切,包括用傷害自己身體和他人情感的辦法來向父母“索取”。
同時,家長在給孩子關愛時,忽視了讓孩子學會孝敬長輩,尤其是沒能有意識地給予孩子表達孝心和愛心的時間和機會。有相當一部分父母認為“對孩子的愛無須回報”,故而對孩子缺乏責任心和孝心的表現抱無所謂的態度,使他們忽視對孩子愛護自己、關愛他人的教育。
此外,20世紀90年代主流的價值觀是強調“個人價值”,每個人都在創造著自己。於是,父母就按照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對待孩子,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孩子的壓力其實還是很大的,因為他們在受到祖輩、父輩關愛的同時,也會感受到他們的期望,形成不小的壓力。當外部要求過強、外在標準過於苛刻時,焦慮和壓力就會迫使青少年覺得難以達到家庭、社會要求,自己和父母都沒有找到緩解焦慮的途徑,孩子往往就走向了極端。
據心理學者分析,孩子不知道自愛,也不知體貼人的原因還由於缺乏情感教育。在目前的家教中,有些父母過分重視智力培養,日後孩子一旦在學習上受挫,就輕視自己;父母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致使孩子的社會化智商低下,不會待人接物,不知與人和睦相處,長大後社會適應的能力就差,遇到困難就容易自暴自棄。父母不讓孩子接觸那些不愉快、令人悲傷的事情,致使孩子對別人包括父母的痛苦無動於衷。
解鈴還須係鈴人,父母要讓孩子關愛自己,關心別人,首先要對孩子進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就要加強情感教育。讓他們懂得得到愛,還需要付出愛。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在其周圍還有許多需要給予幫助、關懷、愛撫的人們,學會關愛他人。
其次,要讓孩子看到父母所謂應該如此的行為中的“不應該”因素,當父母為孩子做某件事時,應該讓孩子知道父母為他們作出的某些犧牲。讓孩子從小就體味到父母的奉獻與慈愛,產生孝敬之心、回報之情。
另外,培養孩子關愛自己、關心他人、體貼父母的品質應該早些著手,最好從學齡前開始。
讓孩子學會關愛自己,珍惜別人,才會有美好的人生。
被束縛翅膀的孩子能長大嗎
在自然界,當小動物大點的時候,動物媽媽總喜歡把它們趕出去,讓小動物自己去尋找食物,自己去結交朋友,所以,再弱小的動物,都能一代一代地生存繁衍下來。在我們人類社會,家長也愛自己的孩子,他們有的在孩子大一點的時候,也是鼓勵孩子自己成長,自己學會生存,但有的父母總喜歡把孩子緊緊地捆在身邊,這樣有好處嗎?
故事一:高玲的父母對孩子管教非常嚴格。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品德方麵,都給予非常嚴格的規定。上學、放學時間嚴格規定,一旦超過規定時間都會受到盤查甚至打罵,以致高玲一旦發現超過了規定時限就十分緊張地尋找借口,以便過關。對高玲的交往父母也嚴格限定,不允許她和男生交往,等等。有時上街買東西,媽媽也不允許高玲發表意見,一切都得聽媽媽的安排。
孩子大了,他們就有自己的世界,需要自己獨立地麵對問題,自己獨立地處理問題。隻有通過逐步地讓孩子自己動手,才能學會麵對困難,解決問題;才能學會麵對團體,處理同學之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