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北京人”與中國遠古居民(1 / 3)

第一講“北京人”與中國遠古居民

一從人類曆史聖地走來的“北京女士”

“你從哪裏來?我的朋友。”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在流行歌曲的潛移默化中,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是龍的子孫。“龍”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標誌性意義,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它的身影。

“龍”者何謂?《說文解字》雲:“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管子·水地篇》雲:“欲小則化如蠶蠋(zhú),欲大則藏於天下;欲尚(上)則淩於雲氣,欲下則入於深泉。”《爾雅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聲如戞銅盤,口有須髯,頷有明珠,喉有逆鱗,頭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嗬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古代文獻中的龍被描寫成一種神異動物。自然界是不是實有其物?答案大家都很清楚。所謂“龍”隻不過是廣泛流傳於中華大地上的一個古老的傳說而已,自然界中本不存在。雖然,在渺遠的中生代,也曾有一種長約三十米被稱謂“恐龍”的大型爬行動物生活於這片熱土,但此“龍”非彼“龍”也。

“龍”究竟是什麼?學術界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以聞一多為代表,認為龍是圖騰;一種以朱天順為代表,認為龍是水神或動物神。不管是神還是圖騰,可以肯定的是,龍作為一個符號或標誌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中華民族每一個子孫的腦海中了。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龍與中國人有永遠割舍不斷的聯係。極為有趣的是,上個世紀初,當一群西方的科學家要在我們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追尋遠古人類蹤跡之際,中國神異的“龍”又以另一種形式展現在他們麵前。

中藥中有龍類,“龍骨”、“龍齒”、“龍角”、“龍涎”、“龍腦”皆為中藥名。龍類藥藥效頗為神奇,“久服輕身,通神明,延年。”關於“龍骨”的來曆,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卷四十三·鱗之一·龍》引《別錄》曰龍骨“出生晉地川穀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龍處,采無時。”龍骨的性狀和功能:“氣味甘平,無毒。主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膿血,女子漏下,症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其實,“龍骨”不止分布於晉地川穀,在北京周口店一帶就出產“龍骨”。因為盛產龍骨,所以人們就把這裏的一座山稱為龍骨山。周口店附近的村民在采石時挖到“龍骨”,就把它賣給中藥鋪。

到了近世,古生物學、地質學、考古學興起,古生物學家研究認為,所謂“龍骨”不過是古生物的骨骼化石。早在1870年,英國生物學家、古脊椎動物學家理查德·歐文就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哺乳動物化石的論文,賈蘭坡、黃慰文先生推測,他的材料來源,大概也離不開“龍骨”。第一個與中國“龍骨”發生直接關係的外國人,是一位名叫哈貝爾的德國醫生。他在北京行醫期間,從中藥店裏買到不少“龍骨”和“龍齒”。他雖然不是研究古脊椎動物化石的行家,但他很了解這些化石的學術意義。1900年八國聯軍自海入侵,在北京燒殺搶掠,義和團奮起抵禦外侮,身為藍眼睛,高鼻梁的哈貝爾自然成了中國人仇視的對象,他隻好卷起鋪蓋,打道回府,離開中國的時候,他沒有忘記把“龍骨”、“龍齒”帶上,1903年,他把這些化石送給了德國著名的古脊椎動物學家施洛塞爾教授研究。在這些“龍齒”中,有一顆已經磨損的牙齒和人的牙齒非常相似,施洛塞爾翻來覆去地不知看了多少遍,並且辨認出是上第三臼齒。但是,由於受當時的曆史條件的局限,施洛塞爾最終沒敢承認是人齒,而把它說成是類人猿的牙齒,這一草率的結論,使他與“北京人”失之交臂。盡管如此,這顆牙齒還是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它吸引一批又一批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來到中國,這其中便有瑞典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安特生。安特生生於1987年7月3日,卒於1960年10月29日。早年數次參加極地探險,曾任萬國地質學會秘書長,是一位國際上享有盛名的學者。1914年受聘任中國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政顧問,以協助開展煤田及其它礦產調查。在來中國之前,安特生就已經注意到了施洛塞爾公布的從中國帶去的“龍骨”——類人猿牙齒。因此,在從事地質調查的同時,他對中國華北一帶的古生物調查也有極大的興趣。

1918年2月的一天,安特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遇見了在北京任教的化學家麥格雷戈·吉布教授,這位化學家知道安特生對“龍骨”具有特殊的愛好,就從包裏拿出一些包在紅色黏土裏的“龍骨”碎片,並告訴他是剛從周口店附近一個名叫雞骨山的地方采到的,還說保存有類似堆積物的石灰岩洞穴在那一帶很多。這個消息令安特生十分興奮,3月22日,他特意到雞骨山考察了兩天。雞骨山是一座石灰岩的小山,化石就埋藏在這裏一種深紅色砂質黏土裏。安特生來到時,含化石的堆積物的圍岩已經剝落殆盡,猶如一座孤零零的古塔。安特生進行了小規模的發掘,找到了兩個種的齧齒類和一個種的食肉類化石。這裏齧齒類化石很多。當地有一個關於雞骨山的神話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周口店山洞裏邊住著一大群狐狸,這群狐狸把山下的野雞、家雞都給偷吃了,這一下惹惱了當地的村民,村民們發誓要殺死山洞裏的狐狸,但村民尚未下手,卻被狐狸使了一個魔法,村裏的人一個個都變成了瘋子。自此之後,再也沒人敢去碰山洞之中那些狐狸吃剩下的雞骨頭了。天長日久,雞骨頭就變成了石頭。

從這個神話傳說中安特生意識到在這個山洞中可能有大量沒有被發掘的化石。雖然初次發掘收獲並不很大,但能夠在北京附近找到一處“龍骨”產地,卻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

安特生這次試掘,可謂“拓荒”之掘,他的鐵鏟撬動了中國遠古人類的塵封之門。

初次試掘之後,周口店經曆了一段短暫的沉寂,1921年初夏,奧地利的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根據維曼教授的建議來到中國,他打算與安特生合作三年。安特生安排他先去周口店發掘雞骨山。這一年8月,安特生和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亞洲考察團的首席古生物學家葛蘭階到周口店看望師丹斯基,正當他們發掘雞骨山的時候,一位當地老鄉走來告訴他們:“在這裏呆下去沒有什麼用,離這裏不遠有一個去處,你們可以在那裏采到更大更好的龍骨。”在老鄉的引領下,他們來到了“北京人”之家——龍骨山。龍骨山果然是一個好去處,此次的收獲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在這裏他們采到了“腫骨鹿”、犀牛、鬣狗、熊的化石,還有一些白色帶刃的脈石英碎片。安特生認為,憑借它們那鋒利的刃口,用來割切獸肉是不成問題的。他對師丹斯基說:“我有一種預感,我們的祖先的遺骸就躺在這裏。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去找到他。你不必焦急,如果有必要的話,你就把這個洞穴一直挖空為之。”安特生還預言“這個地點總有一天會變成考察人類曆史最神聖的朝聖地之一。”

安特生和葛蘭階走後,師丹斯基又繼續發掘了幾個星期才結束工作。1923年秋,安特生要求師丹斯基再次發掘那個新地點。他們最初在周口店發掘的“龍骨”,都送到瑞典作分類研究,因為當時的中國學術界中根本就沒有這門學問。

1926年10月,瑞典皇儲伉儷(Crown

Prince)環球旅行來到中國,這位皇儲就是後來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阿爾道夫(1882—1973),他是一位富有經驗的考古學家,對中國的曆史和文物又特別愛好,安特生博士發現的史前遺跡,引起了他的興趣。於是安特生約集了許多專門學者——包括考古學家、古生物學家以及地質學家,為歡迎這位對學問有興趣的貴賓舉辦一次學術演講盛會。地質調查所所長翁文灝首先在會上致歡迎辭,與會的中國學者有不少,老一輩的如梁啟超,年青一輩的如丁文江、章鴻釗等人。梁啟超講中國考古學,對北宋以來的中國考古學,如金石器物文字的考證,作了很詳細的說明。此外,大半都是外國學者的報告。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報告了他和法國博物學家桑誌華在鄂爾多斯高原考察的收獲,安特生代表維曼教授介紹烏普薩拉大學關於中國古生物研究的最新成果。這次會議最令人難忘的卻是最後,由安特生發表的一短條新聞:他說在周口店發現的“龍骨”中有一枚荷謨形的臼及一枚前臼齒(Hominid

teeth),經專家的鑒定,認為大概是原始人類的牙齒。

為了正確評價這個發現在人類學上的意義和價值,安特生事前特意約請著名的體質人類學家、時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神經學和胚胎學教授的步達生先生寫了一份《亞洲的第三紀人類——周口店的發現》的材料供他在會上報告時參考,步達生當時就對周口店的發現作出了崇高的評價,茲將有關論述摘要節錄如下:

安特生博士宣布的這次考察的成果,除了從遺址中發現了一批哺乳類化石以外,還有鑒定為狒狒和短尾猴的化石以及兩件具有特別意義的標本,即一顆前臼齒和一顆臼齒。除了把他們叫做“真人?”外,別無其他分類方案。

根據存在真馬而缺少三趾馬,安特生博士在初步報告中認為,周口店動物群可能是上新世的,師丹斯基博士亦持有同樣的看法。不過根據研究,這個遺址的層位可能是早更新世的。不管它屬於第三紀晚期還是第四紀早期,有一個明顯的事實不會改變:具有完整而確實的地質資料的古老的人類化石,已經在亞洲大陸的喜馬拉雅山以北首次發現。因此,早期人類曾在亞洲東部存在這一點,現在已經不再是一種猜測了。

發現的牙齒中有一顆是右上臼齒,大概是第三臼齒。從照片看來,它那未受磨損的齒冠(原文如此)所顯示的特征本質上是人類的……另一顆大概是靠前麵的下前齒臼。它的牙冠保存很好,沒有磨損。照片上所顯示的特征是一個雙尖齒。

周口店的臼齒,在特征上與哈貝爾從北京一家中藥店購來的那顆牙齒相似。這件標本在1903年由施洛塞爾描述過。它是一顆左上第三臼齒。它的牙根合並,但齒冠磨蝕得很厲害。根據石化的程度,施洛塞爾認為它可能屬於第三紀的,分類上暫時放在“真人?”或“類人猿?”,施洛塞爾在描述這個牙齒時所作的推論很值得回味。他當時指出:未來的調查者可以指望在中國找到新的類人猿、第三紀人類或更新世早期人類化石的材料。因此,周口店的發現對他的預言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現在比較清楚,在第三紀末或第四紀初,亞洲東部確實存在人類或與人類關係密切的類人猿。這一點在史前人類學領域裏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差不多在這個時候,也有人猿生活在爪哇,曙人生活在英國的皮爾唐,海德堡人生活在德國的茅厄爾。這些種類實際上是同時代的。他們從中亞高原各自向東、向東南和向西遷移了同樣遠,並到達它們後來居住的地區。中亞高原的某個地方看來非常可能和上述種類的共同分化中心恰好是吻合的。所以,周口店的發現給人類起源於中亞的假說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在一連串鏈條中又增加了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