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流星花園,幫女孩跨越青春期障礙(1)(3 / 3)

(5)保證睡眠時間與飲食營養。女孩要避免辛辣食物,多飲開水,多食蔬菜以保持大便通暢,從而減輕盆腔充血。注意勞逸結合,入夜早眠。

再次,我們要讓女孩學會乳房保健。乳房發育是女性最顯著的第二性征,體現女性的成熟。但青春期女孩大多不習慣也羞於顯露自己的健康美。因此,很多女孩往往不願或不敢挺胸而躬身駝背或穿緊身衣,日久易造成體態姿勢不良,穿緊身衣則影響乳房發育,可致乳頭內陷。為避免上述問題,當女孩的乳房發育至一定程度(大約16歲)已基本定型時,我們應教育女孩佩戴胸罩以支托乳房,使其不致因本身重量下垂而影響血液循環,有礙繼續發育。我們要教女孩要經常做乳房自我檢測,同時要至少每年到醫院檢查一次乳房,如果發現有硬結,應排除乳腺癌的可能。必要時應做活體組織檢查。

最後,我們要時刻注意女孩的心理保健衛生。青春發育期間身體生理方麵的變化必然引起精神心理方麵的反響。對青春期女孩必須著重於正麵教育,以免過早戀愛,影響學業;必須適當地傳授性知識,以免因好奇、朦朧無知而產生不良後果。青春期少女多有獨立意識,希望自主,過多的管教易引起逆反心理。因此,我們要尊重女孩的意見,保護她們的獨立意識,當好參謀,但不要一味遷就,要幫助她們提高分析、識別能力,而不強迫命令。

尊重女兒的隱私權

當“隱私權”在成人圈裏風行之際,現在的孩子也有了“隱私”。孩子將自己反鎖在房間裏,門上掛一張“免打擾”字條;孩子呼朋喚友一出門就是一天,甚至夜不歸宿;孩子將自己的書櫥、寫字台全安上鎖,將自己的電腦設上密碼;家長若問,轉頭便說:能不能尊重一下別人的“隱私權”。

媒體不止一次地報道:十幾歲的孩子“煲電話粥”,一個月的費用上千元;十幾歲的孩子在網絡遊戲裏“結婚生子”;十幾歲的孩子談戀愛,致使女孩懷孕。

由此,一係列問題就產生了:孩子閱曆尚淺,分辨能力又太差,一味強調孩子的隱私權是否合適?什麼屬於孩子的“隱私”?假如孩子在父母麵前所有“不願公開的事”都屬於“個人隱私”,家長該如何監督?孩子的隱私權與父母的監護權形成矛盾時,究竟應該怎樣處理?

一個女孩在給某青少年心理谘詢所的信中寫道:

老師,我是一名初二學生,我有一個很大的煩惱,那就是媽媽老是私拆我的信件。我有不少朋友,比如小學裏的、外麵輔導班裏認識的、一起排練節目的,等等。平時學習太緊張了,我們就寫信聯係。可是信一寄到家,我媽媽就要拆開,先看看,然後才肯給我。我說了她好幾次,她就是不聽。我感到自己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小孩子了,應當擁有自己的交友隱私,所以我感到媽媽這樣做是不尊重我。那天,媽媽拆看了我的來信後,一邊把信扔給我,一邊說:“哼,你現在什麼也不告訴我了,我看你瞞得了我。”天哪!我有什麼東西要瞞著她呀!老師,你說我媽媽這樣做,我該怎麼辦?

這個案例十分典型,很多十四五歲花季的女孩都十分反感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私拆自己的信件,為此幹脆在家中給自己使用的抽屜上鎖上了一把鎖。父母開始擔心:女孩是不是有什麼不宜公開的秘密,或者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其實,這是女孩獨立意識和自尊意識的一種體現。“鎖”,在向我們宣告女孩已長成一個有個人行為秘密的成年女性。這種自尊意識的增強,是女孩走向社會的前奏曲,對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女孩的身心健康關係重大。

然而,一些父母出於對女孩所謂的關心和愛護,千方百計窺視探測女孩的隱私,一旦有發現便粗暴幹預,強迫女孩按照自己設置的理想模式和個人願望來塑造其人格。殊不知,父母的這種“愛心”嚴重侵犯了女孩的私人空間,成為阻礙女孩健康成長的絆腳石。人本來就是群居動物,需要社會,需要與人交往。處於“心理斷乳期”的青春期女孩,強烈需要有自己成長的空間,希望別人把她當做成人看待。

孩子有了隱私,許多做父母的總是千方百計地去偵察,如翻抽屜看日記、拆信件,甚至打罵訓斥。殊不知,這種做法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壓力,甚至產生敵意和反抗,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鎖和防備措施,導致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惡化。

理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也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給她們一個自由的空間,但並非放任自流,對孩子的隱私要給予充分的關注,積極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