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進入了青春期
在我國,一般把12~18歲這一年齡段看做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生理上發生巨大變化,身高、體重迅速增長,各髒器如心、肺、肝髒功能日趨成熟,各項指標達到或接近成人標準。一般情況下,女孩青春期要早男孩一年左右,從乳房開始發育到月經初潮,大約需2~3年,繼而腋毛、陰毛長出,骨盆變大,全身皮下脂肪增多(尤其胸部、肩部等),形成女性豐滿的體態。
青春期,是女孩的一個情感發展的關鍵期,也是一個危險期。女孩進入青春期後,會出現種種“另類情緒”:煩惱、憂愁、驚悸、恐慌、焦慮……青春期又被稱為“心理斷乳期”,除了身體上的變化,青春期的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看待問題的態度,也會影響女孩的情緒。女孩往往會采取極端的方法看待世界,這使得青春期女孩的視線多少有些扭曲。青春期的女孩往往變得很過激,情緒情感容易兩極化,逆反心理較強,處理不好獨立與依賴的關係,極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我們要正視女孩的“另類情緒”,及時給予女孩指點。
首先,要給予女孩足夠的情感安慰。在青春期時,女孩表麵上要主權,凡事喜歡自作主張,但內心深處女孩仍然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安慰、支持和幫助。其實,女孩要求獨立不過是一種虛張聲勢,女孩其實非常害怕獨處。女孩的這種獨立隻是一廂情願,不管女孩多麼“趾高氣揚”,在情感上和物質上,女孩還是非常依賴爸爸媽媽。也因此,女孩在這一點上顯得很矛盾。一方麵,女孩對自己的依賴性之強感到很“憤怒”,經常暗暗指責自己不爭氣,埋怨爸爸媽媽看不到她的成長,像對待小孩子一樣對待她;另一方麵,女孩又非常感激爸爸媽媽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因此,爸爸媽媽要給予女孩足夠的關愛和支持,讓女孩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從而對周圍的人和事有足夠的安全感。
其次,要和女孩保持開放式的溝通。心理教育學家認為,如果父母能夠同女孩保持密切的聯係,那麼女孩在青春期的其他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12歲的玉玉和媽媽的關係非常好。平時,不管有什麼事,玉玉都會告訴媽媽,而且媽媽也能讀懂她的心事,因為媽媽說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曆。和媽媽在一起,玉玉感到很自在,很親切,不再有孤獨的感覺。與媽媽相比,玉玉感覺自己和爸爸的關係不像媽媽那麼親密無間,但爸爸在她進入青春期後,似乎變成了一個“密友”。
有一次,市裏要舉行演講比賽。玉玉很想去,但又拿不定主意。爸爸知道後,就鼓勵玉玉:“沒關係,你可以去試試。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
玉玉有些猶豫:“參加比賽的都是些高手,有的還很有經驗。和他們相比,我的實力太弱了,頂多參加過學校裏的演講比賽。”“我們可以準備一下,多參考一些資料,多自我排練一下。卡耐基說過,沒有人天生會演講的,隻要你願意努力嘛。”
玉玉被爸爸的話逗樂了:“那好吧,我就努力一把。”
接下來,爸爸每天忙完工作,就陪著玉玉到處找資料,準備演講題目,還給玉玉當聽眾,幫助她分析演講的各個動作、語氣。比賽那天,玉玉雖然有點緊張,但一想到爸爸的鼓勵,她就信心百倍了。最後,玉玉奪得了二等獎。
在開放式的溝通中,女孩願意傾聽爸爸媽媽有關青春期的建議,比如喜歡聽媽媽講講相似的經曆,也喜歡聽爸爸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是良性的評價。對爸爸媽媽而言,在這種朋友式的談話中,才能放下架子去接納女孩的種種“出格”舉動:古怪的發型、服裝,奇怪的語言模式。然後,我們才能及時給予女孩各種指點,讓女孩學會為她自己負責,相信女孩的正確判斷和合理選擇。
最後,讓女孩學會傾訴。盡管女孩得到了父母的愛,但女孩還是很容易受傷,這和女孩的敏感性是分不開的。
13歲的易槐這幾天非常難過,因為她和最好的朋友莫麗因為一點小事鬧翻了。原來前幾天競選班幹部,易槐給另一個叫凡可的同學投了一票,而莫麗為此非常生氣,因為她一直很討厭凡可。為此,莫麗對易槐不理不睬,形同陌生人。媽媽看出了易槐的不對勁,安慰了半天,易槐傷心地說自己和莫麗鬧翻了。媽媽拍拍易槐的手:“是很讓人傷心,你有沒有和別的好朋友說起這事?”“說過,不過我還是難過。我想不明白,就因為我給凡可投了一票,莫麗就不理我了,她怎麼能這麼做呢?”“易槐,你可以和莫麗好好談一談,告訴她,她的行為已經傷害了你。如果她不是有意的,那你就不用這麼傷心了;如果她是有意的,那你通過談話也能把自己的情緒宣泄出去,而不是埋在心裏,自怨自艾。”
幾天後,易槐放學回家,對媽媽說:“媽媽,我和莫麗談過了,你知道她說什麼嗎?”“說什麼?”“她居然說,她就是故意的,還說我不配做她的朋友。”媽媽搖搖頭:“易槐,你可以仔細考慮一下,你還要不要和莫麗保持關係?你看她現在這麼不尊重你,如果你繼續和她交往,以後可能還會發生類似的事,那樣一來,你是不是更傷心了?”在媽媽的開導下,易槐開始認真地考慮這段友誼,最後決定不再和莫麗來往,因為她“太小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