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回去以後,鋪開信紙,給女兒寫了第一封家書:
親愛的女兒:
看著你一天天長大,是媽媽最大的幸福。而且你總是這麼優秀、自覺,從來沒有讓我們擔心,我們覺得自己實在太幸運了!你帶給了我們很多快樂,也讓我們擁有為人父母的成就感。為這一切,我要深深地感謝你。
媽媽希望你的人生道路一直是一帆風順的,但我也知道,年輕人總要經曆一些挫折,才能成長。現在,你可能會漸漸感到一些新的生活困擾,比如如何和異性相處、如何管理好錢財、如何交朋友等。當你疑惑的時候,請記得媽媽一直在身邊,隨時準備和你分享一切。
信寫好了,媽媽悄悄放在女兒的床頭。
第二天,女兒很久才出門,然後給了媽媽一個擁抱,說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母女二人開始一起談論生活、理財和感情。
上麵的這位家長的做法,其實和王夫之的方式在本質上是相通的。給孩子精神上的鼓勵,勝過任何物質上的獎賞。因為物質的東西總能彌補上,但是精神上的迷茫、孤獨是階段性的,等孩子過了青春期,他們就會自我蛻變,那時候孩子就不再需要父母的貼身幫助了。所以父母還需要抓緊時機來表達自己的關注。
寫信也好、發信息也好,都是在傳遞感情,而感情上的豐富和理性,正是人成長的重要標誌。一個在小時候得到足夠的關愛的女孩,她的心靈是健康的,完善的,這樣她就有能力去自己經營好人生。一個靈魂上飽滿的女孩,就像一個健康的種子,隻要你給她陽光雨露,她就能健康地成長起來。
公主是“富”養出來的
提到公主,很多人都會第一個聯想到那些童話中美麗、善良、單純的主人公。公主最大的美麗就是能夠贏得別人的喜歡,而這放到現實社會,就是能夠得到更多人的幫助、關心和信任。
富養女孩,就是要將女孩養育成一個“公主”。富養二十載,女兒必定美麗、溫柔、賢惠,善察人意而又心地善良、純真、誠實、不吝嗇,多情而不軟弱。自重自愛,平易謙和,彬彬有禮,富有同情心,能體諒人,正直,樂於助人,尊敬師長、老人,不忘乎所以,有自知之明。活潑而不放蕩,穩重而不呆板,有內涵、坦白、灑脫、性情開朗,心胸開闊,不嘰嘰喳喳於大庭廣眾,不搬弄是非於朋友同事之間,具有現代青年人的文化教養。頭腦靈活,虛心好學,不矯揉造作,事業心較強,談吐不俗,熱情開朗,不縮手縮腳、忸忸怩怩、羞羞答答。
莉莉安妮·貝當古的確是歐洲少有的“公主”級人物。不管是作為“歐洲最富有女人”,還是法國部長安德烈·貝當古的妻子,她都不可避免地成為媒體競相追逐的對象。但奇怪的是,這位世界上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法國歐萊雅集團創始人歐仁·舒萊爾的獨生女莉莉安妮·貝當古,在媒體眼中一直是一個神秘的人物。
據英國的《歐洲商業》雜誌報道,莉莉安妮擁有近1270億法郎的資產,並且這一數字還以每年100多億法郎的速度遞增,這使她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女首富。但莉莉安妮謹慎、內斂的形象和普通億萬富翁的形象相去甚遠。她將自己的私生活保護得很好,讓媒體為她著迷,卻又難以接近。如果不小心被記者逮到,她總是擺出很自然的姿態讓他們拍照,但不會停留太長時間。
1922年10月21日,當莉莉安妮·貝當古出生在巴黎第七區的時候,她的父親還隻是一位敬業的企業家。15歲起,莉莉安妮就在父親的公司裏從貼標簽開始學習,逐漸成為管理公司的董事。1957年,31歲的莉莉安妮正式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擁有歐萊雅公司27.4%的股份和瑞士雀巢公司3%的股份。
在這期間,莉莉安妮受到父親的極大影響,無論是在處理公司的業務上,還是在麵對人生的態度上。而且,父母給莉莉安妮一個很好的成長環境,可以說當很多同齡人還在為付不起新衣服的價錢而擔心時,莉莉安妮已經是一個手握幾個部門的管理人員了。
25歲那一年,莉莉安妮患上結核病前往瑞士休養。在那個美麗寧靜的度假勝地,她邂逅了安德烈·貝當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現,往往就容易一見鍾情,於是他們開始了甜蜜的愛情。
安德烈一直在法國政府裏擔任重要職務,1970年,他率團到中國訪問,成為第一位受到毛主席接見的法國部長級官員,莉莉安妮也陪同丈夫會見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人。
在巴黎社交圈裏,貝當古夫婦一直行事低調,不過作為時尚品牌的掌舵人,莉莉安妮也有前衛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