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優選國際飯店和度假村的戰略是開始以比聯號低的價格提供聯號所能提供的業務範疇,它為成員飯店提供的品牌化銷售服務開始接近於萬豪和喜達屋等飯店聯號。但是,關鍵的不同之處在於優選國際飯店和度假村的會員單位將不會受到聯號式的控製。成員飯店將保持管理、服務、設備需要等各個方麵的獨立性,而優選國際飯店和度假村將成為提供戰略管理、預訂、購買、顧客關係管理及電子商務技術的工具和載體,這些技術對於任何一家獨立飯店來說都是難以獨自獲得的。
世界一流飯店組織則計劃將公司從一個以預訂為主要業務的組織演變為一個全服務領域豪華飯店的營銷公司。目的是使“一流”這一品牌在消費者中得到更高的認同。1999年,計劃開始了第一步,通過新成立的世界小型一流飯店組織(Leading Small Hotels of the World)達到品牌的擴張,其成員是有110間以下客房的豪華獨立飯店。2001年中期,另一個細分市場品牌——世界一流度假與溫泉飯店組織(Leading Resorts & Spas of the World)也開始運行。
四、我國飯店聯合體經營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一)存在的問題
目前,同國外飯店聯合體的發展相比,我國飯店聯合體的發展步伐緩慢,政府出台的各種政策對飯店聯合體發展的推動也沒有多少成效。我們認為,對於飯店聯合體發展演進過程中某些基礎問題的研究不足使得理論沒有起到推動、指導實踐的作用。例如,飯店聯合體和一般企業聯合體之間有何異同?飯店聯合體發展的產業環境如何?飯店聯合體發展有著怎麼樣的演變過程?由於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被忽視,導致了我國飯店聯合體發展過程中的種種誤區。
1.忽視了飯店聯合體的個體特征
第一個誤區是,用指導一般企業集團發展的原理和方法來推動飯店聯合體(集團)的發展,隻注意到了企業集團的一般特征而忽視了飯店聯合體(集團)的個體特征。我們認為,飯店組織在空間結構上表現為典型的網絡型組織,同一般的工業企業集團有很大的差異,試圖按照一般企業集團的發展模式來發展飯店聯合體(集團)的做法是不符合飯店業的產業特征的。對飯店聯合體所賴以生存的飯店產業的分析不但需要一般的經濟理論,而且要結合飯店業中的特點來研究。根據產業組織理論,產業是指提供相同的或可以替代的產品的廠商的集合。那麼,在飯店業中,是否所有飯店產品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呢。
顯然,由於飯店產品的不可移動性及消費者趨向生產者特性,能夠相互替代的產品僅僅是位於同一區域內的飯店,這個區域的範圍一般以一個城市或一個度假旅遊目的地為限。這種產業組織特征給飯店產業帶來的直接影響有兩個方麵:第一,飯店產業的概念從一個國家的範疇來講僅僅具有總體規模的意義,市場集中度、進入壁壘、退出壁壘、產品差別化、定價行為等一係列產業組織理論的重要概念在國家角度沒有意義,這些指標隻有深入到以目的地為單位的範圍內形成的各個相互獨立的“飯店產業群(飯店市場)”中去分析才有意義;第二,飯店生產力的規模經濟隻能跨越市場區域才能體現,在任何單獨一個城市或度假地形成很大的生產力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國外的實踐中沒有任何一家飯店公司將所有的飯店全部建立在單一地點,普遍的做法是根據目標顧客群最常光臨的門戶城市(Gateway City)的布局來分布自己的飯店,隻有當飯店公司在足夠多的門戶城市形成網絡型布局,才可以認為飯店組織的規模達到了臨界的多數(Critical Mass),能夠形成規模經濟。在我國,由於按照一般的集團化思路進行飯店集團化重組,在現有的產權製度下,隻能將某一係統、某一地區內歸屬於直接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所有的飯店以資產紐帶進行重組,形成飯店集團。這種後果之一是各個大型飯店集團的所有飯店都集中在同一地區,如上海錦江和上海華亭,如北京旅遊集團下屬的數十家飯店,這種飯店分布同飯店組織發展的生產力布局原理背道而馳。
事實上,上麵所指出的飯店聯合體研究中忽略產業個性的狀況並不是飯店業中的特例,而是新古典經濟學在解釋非實物生產領域方麵的問題時所表現出的力不從心。廠商理論適用於實物產出的生產而不是服務,是經濟學所麵臨的危機之一(亨利·斯皮格爾.經濟思想的成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567~568頁。)。70年代開始,受科學哲學發展的影響,一些思維敏銳的經濟學家紛紛展開了對傳統經濟思想的批判。其中,曾經與馮·紐曼一道開拓了博弈論在經濟學中的運用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摩根斯坦在《經濟文獻雜誌》發表的一篇名為《當代經濟學理論中的十三個關鍵點》的文章中指出,目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都在70%左右。從產業經濟學(在西方也有人稱之為微觀應用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市場結構、企業行為、市場績效這一分析框架中的核心工具,如:市場集中度、進入壁壘、定價行為、一體化、縱向限製、利潤率等,在應用於服務行業的大部分產業——如金融、軟件、運輸業和飯店、旅行社——時遇到了眾多新問題,難於用傳統的理論進行解釋。這要求我們,在研究這類問題的時候,必須抓住行業或產業的特點進行分析,這是今後理論研究的發展要求和趨勢。
2.忽略了市場環境對飯店聯合體成長過程的製約和影響
第二個誤區是,用國外飯店聯合體現有的發展模式和成長方式來推動中國飯店集團的發展,而忽略了市場環境的不同對飯店聯合體成長過程的製約和影響。中國飯店業的發展受到了我國總體經濟發展水平和體製轉軌因素的雙重製約,我國飯店產業的許多基本層麵——如飯店消費者、生產者、技術水平、替代產品、飯店產品的差異化與多樣化、規模經濟體現、廣告、兼並收購等同先進國家的飯店業相比都有本質的差別。更為關鍵的是,在處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大背景之下的中國飯店業中,在作為市場經濟微觀層次的大部分飯店企業的產權沒有得到真正明確、企業的治理結構沒有得到建立和完善之前,討論飯店聯合體這一處於中觀層次的、屬於更高級組織形式的企業聯合體,沒有很好的基礎,這一點常常困擾著我們。此外,正是由於體製原因,中國飯店集團化的過程主要不是在市場機製的作用下分工延伸的產物。因此,我國飯店集團的發展軌跡沒有體現出隨產業規模(盡管我們的產業規模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異)的擴大、層次的提高而出現的內在的組織結構變動的要求,而是更多的隨著政府產業政策的變化而變化。在中國飯店集團化早期的發展過程中,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政策導向下,通過飯店管理公司輸出管理成為一種受到推崇的成長模式。1988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旅遊局提交的《關於建立飯店管理公司及有關問題的請示》的通知。1993年7月,國家旅遊局發布了《飯店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辦法》,並指出了飯店管理公司的經營方式主要是直接經營式、租賃經營式、承托管理式及特許權轉讓式(魏小安主編.旅遊行業管理工作綱要.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1996.201頁。)。可見國家旅遊局以發展飯店管理公司作為促進飯店集團發展的主要形式(似乎把飯店管理公司等同於飯店集團)。這種思路將十分複雜的、在不同階段有不同表現形式的飯店聯合體組織形式簡單化,沒有認真研究國外飯店聯合體的發展曆史、現狀和趨勢,也沒有將中國的特殊國情同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很好地結合起來。在我國當時的條件下,主要通過以管理輸出的方式來發展飯店聯合體是不現實的,因為飯店管理公司的成長必須以強有力的品牌形象,成熟、成功的管理模式及統一穩定的質量標準,經過多年積累的商業運作經驗,大量專業人才及相應的人才培養體係為基礎,而國內大量的飯店管理公司由於自身不擁有或擁有飯店極少,而且發展曆史短,上述基礎還沒有形成。因此,從飯店業主的角度考慮,不會願意接受這些飯店管理公司的管理。即使在今天,我們認為,單一(或主要)依靠發展飯店管理公司的方式來促進飯店集團的發展也是和目前飯店業的產業環境及發展趨勢不相吻合的。
目前國外飯店業中的聯合體發展模式和成長方式是在經過了幾十年的自然演進後才形成的,如果要把這些模式作為我國飯店聯合體發展的借鑒對象,還需要在認真研究國內外產業環境的不同對飯店聯合體發展影響的基礎上,對這些模式和方式進行同中國飯店產業環境相適應的調整和改進。
3.過分強調資產紐帶的重要性
第三個誤區,過分強調資產紐帶的重要性。幾乎所有的學界和業界人士在談到飯店聯合體和飯店集團化問題的時候都強調資產紐帶的重要性,較為深入的研究進一步指出,由於存在大量產權不清晰、利益導向多樣化的飯店及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目前依靠資產紐帶構建飯店聯合體不現實。因此,清除這些限製資產紐帶發揮作用的障礙是我國飯店聯合體發展的主要任務。但是,我們的問題是:隨著整個經濟體製朝著市場經濟體製轉軌步伐的加快以及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加大,是否大量的國有飯店經過“脫鉤”、“改製”或“民營化”後成為真正獨立的、以市場為導向而不是考慮多種利益導向的法人主體,以及飯店業中新增大量產權天然清晰的、符合現代企業製度規範的企業後,我們就可以靠資產為紐帶來組建飯店聯合體呢?筆者認為,這一塑造獨立法人主體、明晰所有者的過程的主要作用是為飯店聯合體的成長創造了一個原來不存在的、但是非常必要且基本的產業環境,為中國飯店聯合體發展選擇以資本紐帶為主的路徑提供了必要條件。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按照一般的邏輯,我們就應該順其自然地在產權交易不存在原有障礙的情況下依靠資產紐帶發展飯店聯合體。也就是說,這並不意味著在新的產業環境形成以後靠資本紐帶來推動飯店聯合體的發展還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因為,這種轉變更為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在於,一旦完成了這一產權重造過程,則飯店所有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動機必然要求其選擇“管理合同”或“特許經營”等更為合理的方式來運營飯店。這種選擇的結果之一是我國飯店聯合體和飯店集團化的進程更有可能通過輸出管理合同或出售特許經營許可的方式實現。此外,以產權為聯結紐帶的連接方式並不符合飯店業中的發展趨勢,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飯店業中越來越傾向於以“管理、品牌和營銷”等以無形資產為表現方式的手段進行聯結。所以,我們不應再強調將資產紐帶作為判斷飯店聯合體特征的標準及飯店聯合體成長模式的首選。因此我們認為,假如不是出於不動產增值的考慮,這種形式的飯店聯合體不會在中國占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