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當有度
同學們都已經知道,幽默在人際交往中具有非凡的作用,能改變黯淡的個人形象,讓自己光芒四射,但是,如果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對象地隨意亂用,結果會適得其反。戲劇家蕭伯納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懂得使用幽默了,由於他從沒機靈,常常出語驚人,讓人讚歎不已。於是他就自以為是,把幽默到處亂用,嬉笑怒罵,讓人無法還口。長期下去,別人都對他敬而遠之了。一天,一個朋友對他提出了中肯的勸告:雖然蕭伯納給大家帶來了不少笑聲,但大家卻認為如果他不在場,大家反而會更快樂。“為什麼呢?”蕭伯納吃驚不小。朋友說:“因為大家都覺得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就都不敢開口了。”蕭伯納由此反省自己,改變了以往濫用幽默的習慣,把他的聰明才智都用到了文學上。
這個故事給大家提了個醒兒,使用幽默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既幽默當有度。
(一)幽默的內容要健康。
幽默的內容首先取決於玩笑者的思想情趣與文化修養。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笑料,不僅會給聽者啟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對自己良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鋼琴家波奇在一次演奏時,發現全場有一半座位空著,他對聽眾說:“朋友們,我發現這個城市的人們都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二三個座位的票。”於是這半屋子聽眾便會心地放聲大笑。
(二)幽默時的態度要友善。
幽默時的態度還應該友善。能夠被稱為幽默大使的人往往都是非常善良的,他們知道幽默是用來娛樂大眾的與人為善是開玩笑的一個原則,開玩笑的過程是感情互相交流傳遞的過程。我們身邊的同學也是如此,盡管他們身上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有的時候還可能因為出語不慎而得罪某些人,但總的來說他們的用心都是好的。反之,如果借著開玩笑對別人冷嘲熱諷,發泄內心厭惡、不滿的感情,不僅不會贏得他人的欣賞,更會招致別人的厭惡。即使暫時能在口齒上占到上風,但你的交際環境卻會因此而大受傷害。
(三)幽默時的舉止要適度。
幽默除了借助語言外,也可以通過行為動作來達到目的。不過,幽默時的行為動作一定要適度。如有對感情很好的小夫婦,整天都有開不完的玩笑。有次丈夫在擺弄鳥槍時也依然如此。隻見他將槍對準了妻子說:“不許動,一動我就打死你!”說著扣動了扳機,妻子意外地被打成重傷。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所謂幽默玩笑並不鮮見。
(四)幽默要分場合。
大家在平時發揮自己的幽默才能時,必須視當時的環境和氣氛而定。比如寢室裏一大幫人正在吃飯,你偏偏把上廁所方便之類的事情拿來開玩笑,相信反應一定不會好;又比如別人家有喪事,大家都很傷心的情況下,你偏要大聲談笑,不住的幽默,別人定會認為你腦子有問題,甚至會k你一頓。
不分場合的幽默,結果隻能適得其反。美國總統裏根一次在國會開會前,為了試試麥克風是否好用,張口便說:“先生們請注意,五分鍾之後,我對蘇聯進行轟炸。”眾人皆驚。盡管後來大家都知道裏根是想幽默一下,但由於是在錯誤的場合、時間裏,開了一個極為荒唐的玩笑,還是招來了蘇聯政府的強烈抗議。
(五)幽默時要看對象。
也就是說,同樣的幽默,如果能對甲,就不一定能對乙。這是由於人的身份、性格、心情都會存在差異,因而對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
如果對方性格外向,能寬容忍耐,玩笑稍微過大也能得到諒解。而對方如果性格內向,喜歡琢磨言外之意,幽默時的玩笑就應當慎重。再有就是,生性開朗的人如果恰好碰上不愉快或傷心事,就不能再隨便地開玩笑。同樣的道理,如果性格內向的人正好喜事臨門,在聽到玩笑時,也會產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另外,還有一些是幽默時需要注意的。一是和長輩、晚輩開玩笑時忌輕佻放肆,特別忌談男女情事。二是和非血緣關係的異性單獨相處時忌開玩笑,要注意保持適當的距離。三是和殘疾人開玩笑時,要注意避開對方的短處。四是朋友陪客時,忌和朋友開玩笑等。
無論是處理今天的宿舍關係還是日後的社會關係,實際上都反映人的基本生存能力。缺乏幽默感的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交往,也會使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而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較好的人緣,他可在短期內縮短人際交往的距離,贏得對方的好感和信賴,成為人生路上屢挫屢戰的英雄。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成長不是一個封閉的過程,而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運動過程,每個大學生都要與其他社會成員之間建立這樣那樣的聯係,最終成為一個社會人。在進行社會交際的過程中,適度的幽默感不可或缺。願大家都能成為不乏幽默感的社會精英,永遠笑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