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贏得朋友的藝術(1)(1 / 3)

第八章 贏得朋友的藝術(1)

人生是一首樂章,朋友就是這樂章中最美的音符。贏得朋友的藝術,需要從“頭”做起。白衣飄飄的年代裏,服飾是校園流行的風景線,是內外兼修的氣質美;而禮節和禮貌更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薦信,尊老愛幼,與人為善,儀容有整,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總統套房”、“惡人穀”……千奇百怪的寢室名張揚著當代大學生不拘一格的個性,尊重個性不是唯我獨尊,換位思考方能和諧共處;“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學會寬容,才能架起友誼的橋梁,學會寬容,也是善待自己;你想成為卓別林二世嗎?幽默詼諧,輕鬆一笑,多少恩怨,灰飛煙滅。

朋友一生一起走,相識滿天下!

雲想衣裳花想容,人可貌相

校園視窗:男生和女生的服飾心得

大學男生的服飾心得:平平淡淡才是真。

男生往往信奉“簡單主義”,T恤牛仔成了一成不變的流行款式,簡單而舒適的衣著為男生所推崇,也不必往身上披掛許多的飾物,無外乎掛個別致的鏈飾,喜歡運動的套個護腕,也別有一番趣味。

文科的男生往往更細心,更注意一些細枝末節,衣著也更為傳統一些;理科的男生卻又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因學業緊張,無過多時間修飾自己,揀著什麼穿什麼,也全然不顧搭配是否合適;學藝術的男生則時常有驚人之舉,破爛的牛仔褲,寬大的T恤衫,染得五顏六色的頭發一不在張顯他們獨特的個性。

雖然男生們各有各的特點,但幾乎所有的男生都有一個毛病——“懶”,衣服不穿到兩麵發光,是不會換的;換下的衣服不放到發臭是不會洗的;一雙襪子穿一個星期更是司空見慣,當然,也有少數勤快的,那必然是“珍稀動物”了!

大學女生的服飾心得:“衣”不驚人死不休。

女生的服飾打扮說三天三夜怕是也說不完,女生的世界繽紛多彩,又深到不可見底,令人無法探知,但隻要看看校園的小路上,那白天鵝一樣的女生高傲的神態,和那一身或清純或可愛或性感的裝束,就知道裏麵文章大得很哪。

文科的女生是公認的溫柔美麗,善解人意,再配上一襲飛揚的長裙,一頭飄逸的長發和一陣微風拂起的清香,該是多麼靚麗的一幅畫麵呀;理科的女生因為繁重的學業,隻要清清爽爽即可,她們是努力的不引人注意的一群,或為短發或直接紮個馬尾,她們是知性的女生;藝術係的女生總是一種把人拒之千裏之外的冷傲神態,她們的服飾總是別出心裁,有些的確稱的上是“奇裝異服”,引得一群“有賊心沒賊膽”的小女生豔羨不已;外語係的女生獨成一派,因時常與國際接軌,往往引領時尚潮流,具有優雅的氣質。

女生日常最為鍾愛的莫過於時尚生活雜誌了,對流行趨勢和服飾搭配了如指掌,並身體力行,她們渴望成為身穿職業套裝穿梭於寫字樓間的白領麗人,可又懼怕青春的流逝,容顏的改變,所以她們積極地利用大學的時光,盡情起放鬆自己,享受自己。

腹有詩書氣自華

大學向來是時尚的前沿,每一次的潮流都會影響到校園風景的變換。有一首校園民謠叫做《白衣飄飄的年代》,想必每一個走過大學的人聽到之後都會有所感觸,回味曾經有過的青澀歲月,在那清澈單純而又懵懂無知的年代,自身的形象成為了最為關注的焦點,而形象又往往取決於服飾的構思與搭配,因為相貌是不能輕易改變的,除非有“改頭換麵”的勇氣,瞬間“滄海桑田”。服飾既包括服裝又包括飾品,說大一些,其實就是生活的態度,它因人而異,各有不同。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分展現自己的青春與魅力。

雲想衣裳花想容,看來人也是可以“貌相”的。如今,“時尚”是大學生們追求的一種生活理念,是年輕一族追求美的代名詞。它的內涵豐富,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很多大學開展的服飾文化節正是對時尚理解的一次完美體現,它表現了青春一代的迸發力與激情,通過幾款色彩、造型、格調完全不一的服飾將人性、自我的多方麵向觀眾展示,使台上表演者、台下觀眾產生了共鳴。校園服飾文化充分體現了大學生獨特的思想、嶄新的時尚理念、不俗的設計才華,是校園生活又一個美麗的亮點。

大學生著裝不要追求高檔時髦,但要莊重、整潔、不邋遢。整齊,不褶皺,幹淨清潔,勤換洗,完好無破損。大學生服飾的造型款式、色彩、質地要有個性,符合自己的年齡和身份,還要符合自己的體型、膚色、氣質。年輕人穿得鮮豔活潑一些並不過分,與時髦高檔不是一回事,相反要避免老氣橫秋,不倫不類,展現青春的活力,這是年輕人著裝的基本原則,也是大學生服飾穿戴的基本要求。

古人雲: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氣質,決定於其內在的文化底蘊和修養水平,大學生是同齡人中這方麵的佼佼者,其氣質美一定要體現出來,服飾文明要為精神文明服務,兩者必須統一。有文化底蘊的大學生,服飾原則要求文明大方,符合社會的傳統道德精華與常規,符合自己的年齡、身份、氣質和社會角色定位。忌穿著過露、過透、過短、過緊的服裝,也不宜追求式樣的怪異。每到暑假前後,有少數大學生,願意將一些“瘦、露、透、短、亂”的服裝穿在身上,自以為時髦前衛,男生給人以鬆垮頹廢的感覺,女生平添了風塵感,為人側目,實屬校園衣著的誤區。

大學生的穿衣之道:TPO原則

我們大學生如何選擇適當的服飾呢?這裏有一個客觀的檢測標準,稱作TPO原則。T代表時間(Time)、P代表地點(Place)、O代表目的(Objective),這個標準的含義是,要求人們在服裝穿著、飾品佩戴等方麵,都必須遵循具體時間、地點和目的的要求,不能想當然式的自以為是。

TPO原則標準中的時間,有早晚、四季和時代潮流的概念。西方在時間概念統帥下的著裝禮儀劃分很細致,譬如男士白天不能穿夜禮服,夜晚不能穿晨禮服。在服裝的顏色方麵,區分春裝、夏裝、秋裝和冬裝。春秋宜穿中淺色調的衣服,冬季服裝的顏色以偏深色為宜,夏季選絲棉織物,色調淡雅。初看這樣的要求好似繁瑣,需建立在很高的物質基礎和生活水準之上。實際上我們在不自覺地執行著這樣的規範和規律,已經習慣成自然了。所謂時代潮流,就是說服飾也應順應時代發展的主流和節奏,不可太標新立異,大幅超前,也不宜過於滯後,款式老邁陳舊,盡可能行走在服裝發展的時代主流和節奏上。

TPO原則中,P代表的地點,是指服飾穿戴者將要出現的時空環境。一般來說有公務、社交和休閑三種場合,根據場合環境的需要來確定自己的穿著打扮。大學生的“公務”、“社交”場合可以合並考慮,主要以學習場所為代表,可以簡單區別為公開場合和休閑場合。公開場合的著裝要莊重、大方、相對比較傳統,比如製服(校服),運動式服裝、便裝,女同學可以著套裙,連衣裙等。社會上允許女性在公開場合遵循“以少為佳”原則,佩帶少量飾品,大學校園裏則應“以無為佳”。大學生的休閑時段服飾要求最為寬鬆,隻要方便、舒適、自然得體即可。不過,求學期間的大學生,沒有什麼嚴格的休閑時間和場所,即使在宿舍,也是身處公共場合,不是什麼真正意義上的休閑,不能視為在家裏那樣的全麵放鬆,加上大學生的生活條件普遍比較簡樸,自己有限的一些衣物也不會截然區分哪是休閑裝,哪是公務裝,哪是正裝,哪是便裝,大體上形式都差不多的。像牛仔裝、運動裝,在教室、在宿舍、在街上、在郊遊時都可以穿著的,沒有什麼不合適,對在校大學生的要求本身應當是寬鬆的,幹淨、整潔、不花哨、得體就行。

“O”代表目的,原來的含義是指人們通過自己的穿著打扮著意給別人留下的印象。這是一種純粹的社交目的。我們同學目前沒有這方麵的迫切需要,長期生活在一個學習集體當中,每個人留給別人的印象是從多渠道綜合構成的,服飾方麵正常得體,有助於給同學老師留下好的印象,假若刻意追求奇裝異服,以裝扮“另類”形象為能事,別的方麵原本給別人留下的好印象,也會因此大為遜色。

服裝色彩搭配新主張

有了以上介紹,相信大家都對著裝的基本原則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服飾搭配上,色彩的搭配也很重要。我們衣櫥裏的服裝色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基本色,深紅色、紅色、群青、綠色、墨綠色、紫紅、草綠、朱紅、淺紫、淺朱紅、血牙色等;一類是中性色,如黑色、藏青、灰色、綠棕色、駝色、深棕色、褐色、茶色;白色、淺灰、淡米黃、淡玫瑰紅、淡藍色、淺土黃、金黃色、乳白色、紅灰、肉色等。中性色的衣服是組成衣櫥的基礎。中性色和什麼色都配得起來,反複穿也不會讓人討厭。暗的(深的)中性色用於冬季服裝,淺的中性色用於夏季服裝。以黑白灰為主。

淺色與深色放在鄰近的部位會相互影響,使深色更深,淺色更淺。所以身材矮小的人不宜穿上、下裝顏色反差太大的服裝,以免破壞統一與和諧感,讓不很高大的身材被分割成不相稱的兩部分,失去平衡感。如果你個子矮小又不很臃腫,不妨選用亮麗、擴張感強的色彩幫助你恢複自信心;暖色如紅、黃、橙色,這種顏色給人熱情、自信、友愛、爽朗的感覺,有助結交朋友,增強自信,從而能夠擴大社交圈子,適合需要經常接觸人和特別講求人際關係的工作;冷色及深色的衣服,如黑色、深啡色、深藍色等,能營造嚴肅氣氛,予人冷淡、神秘等感覺。這類顏色的衣服適宜出席重要會議,尤其是上司對下屬召開的會議,和發布政策時穿著,從而增加氣勢;中性顏色的衣服,包括咖啡色、米色、淺灰色等,可緩和緊張氣氛,達致平衡效果。

有些女同學總認為色彩堆砌越多,越“豐富多彩”。集五色於一身,遍體羅綺,鑲金掛銀,其實效果並不好。服飾的美不美,並非在於價格高低,關鍵在於配飾得體,適合年齡、身份、季節及所處環境的風俗習慣,更主要是全身色調的一致性,取得和諧的整體效果。“色不在多,和諧則美”,正確的配色方法,應該是選擇一兩個係列的顏色,以此為主色調,占據服飾的大麵積,其他少量的顏色為輔,作為對比,襯托或用來點綴裝飾重點部位,如衣領、腰帶、絲巾等,以取得多樣統一的和諧效果。

最後還要說一下麵試時的著裝技巧。在求職應聘過程中,麵試是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而注重儀表和著裝,能夠更好地幫助你抓住每—次機會,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理想的棲身之所。心理學家奧裏歐文斯說:大多數人錄用的是他們喜歡的人,而不是最能幹的人。怎麼才能讓人喜歡?外表很重要。所以,在麵試前,應試者要注意服裝、風度和舉止。儀態優雅會使人樂於接受你所表達的信息,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有助於你增強自信心。參加麵試之前花些時間在著裝上是很有必要的,穿著打扮反映著一人的內涵和修養,它往往左右著麵試官對你的第—印象。為了著裝得體,應該留心一下招聘單位對工作服飾有什麼特殊要求。一般來說,麵試場所是一種正式場合,穿著應以莊重為首要要求。對男士來說,西裝最為合適。深色的西裝適合麵試場合,再配上白色長袖衫,線條圖案簡單的領帶,以及光亮的皮鞋,這樣會使你看起來比較穩重、誠懇、有效率和有安全感。女士的服裝可以有較多的選擇,但仍應以保守型風格為佳。深色的套裝,給人以端莊大方的職業女性的印象。不要穿低領毛衣,緊身毛衣,涼鞋和拖鞋等。

禮貌和禮節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薦信

校園視窗:“無禮”寸步難行

據報載,記者近日在哈爾濱多家人才市場采訪時發現,一些用人單位反映近兩年他們招收的大學生存在自私、不懂禮貌、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很多大學生試用期沒結束就被用人單位辭退。一些用人單位建議,大學生求職時應先補禮貌課。

哈爾濱市綠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公司每年都招聘10多名大學生,因為公司經常要招待一些關係單位,這些大學生也常常跟隨客戶一起吃飯。在酒桌上,大學生們不會先禮讓對方,往往不等領導或年長的人先坐下,自己反倒搶先坐下來。吃飯時或隻顧自己低頭猛吃,或誰也不搭理地僵坐在那兒。在單位看到同事時也不會打個招呼,一點禮貌都不懂,讓人十分頭疼。

哈爾濱大東集團公司主管人才招聘的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公司前幾年招大學生隻考慮能力,一些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很有優勢,但這些大學生一到工作崗位,很多孩子都暴露出自私、功利、不懂事,工作起來也不會和同事溝通合作。近兩年他們招聘大學生已經把目光轉向農村學生和外地學生,感到他們能相對獨立一些,也懂事一些,但即使這樣,大學生到公司後,還是要花大量時間給他們講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一些用人單位提出建議,高校應該對大學生加強德育教育和日常禮儀訓練,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家長也應在日常生活中多鍛煉孩子,不要凡事替孩子包辦,讓大學生真正獨立。

“禮”從何來?

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孔夫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在現代社會,雖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綜合國力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但在評價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時,通常是從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人們的言行舉止、文明習慣所體現的公民素質與精神麵貌入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