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衛王協同衛王妃來了府上,帶了好些禮說是感謝昨日太子救了衛王妃。按層麵上來講,這禮送的好,妯娌兄弟之間做足了功夫,可背地裏少不了見縫插針,誰知道是不是麵上一套,背地裏一套呢。而我腦補的畫麵滿滿的是衛王妃與歌舒朗的糾葛,今日可算是明目張膽的私會了,想著想著,嘴角露出壞壞的笑意,阿桐阿木,看著我還以為傻了,差點哭出來。
此前太子妃被叫去了前廳招待,現如今他們四人免不了一室的尷尬,想要去觀摩,奈何沒有借口出現,一直幹坐著,等著淑兒回來跟我細講。等了一陣,淑兒卻帶著一襲緋色宮裝的衛王妃出現在後院,說是想一塊品茗,淑兒不好拒絕,就湊一塊了。太子府並沒有衛王府的寬敞奢華,卻也是別具匠心,賞心悅目的,就說這花園,時值金秋,除了金菊還有許多妍麗的花朵,亭台樓榭,無一不是按太子的規格來建的。
坐落在假山旁的攬玉亭是我和淑兒最愛呆的地方,這裏有一個秋千架,架上纏滿了紫藤,夏天會開出紫色的小花,香氣伴隨著秋千飄蕩開來。假山旁種滿了薔薇,一到季節,花開遍地,堆滿假山,此情此景,怎不讓人憐愛,再觀這攬玉亭,白玉石柱,飛簷卷翹,亭中擺著白玉石桌,在此對上一弈,是極好的。
秋風送爽,在這品茗再來上一局,消磨時光還是有的。說著宮女就拿來了棋子,衛王妃是客執白子先下,淑兒執黑子,兩人第一次交鋒,落子都有所考量,不知不覺中已到中午,淑兒留衛王妃在這用膳,衛王妃作勢推脫了一下,最後還是留下了。
按尋常人家來說,兄弟之間一塊吃頓飯再正常不過,可是生在天家,就不能同日而語了。淑兒想說難得一聚,所以安排了一頓團圓飯,一家人圍著圓桌一塊吃,我想勸說,可旁邊的衛王妃巧舌如簧,說的津津樂道。
既然這樣,這頓飯可有看頭了。
廳堂裏,菜色鮮美,五人圍坐一桌,太子坐上首,左手邊是太子妃,再次是我,右手邊是衛王,衛王妃。王妃是個體麵的人,一上來,就向太子敬酒,表示謝意。
她的謝詞真誠,毫無矯揉造作之意,再瞧她對上太子的雙眸,冷靜平常,怎麼看兩人都隻是萍水相逢,可是那舉杯的手上的蔻丹又如何解釋,難道真的是我誤會了嗎?
再看衛王淡然安坐,沒有奉承之意,即使王妃起身敬酒致謝,他也隻是微笑帶過,與歌舒朗的交流也是淡而疏離。跟王妃的舉動,雖然沒有很恩愛的表現,卻也可看出他對王妃的敬意,至於王妃對著衛王的眼神卻是不一般的依戀。難道真的是我猜錯了,衛王妃真的不是那日所見之人,那又會是誰呢。疑惑間,我的眼神瞄上了衛王,今日,衛王真的隻是來道謝而已嗎?卻不曾想,他也朝我看了過來。
他的眸底閃過一道光,又似刀鋒凜然,最後隱沒於淡然的笑容中,他散懶的舉杯向我微微示意,我慌亂於剛才的舉動,想要舉杯,卻不小心灑了酒。眾人的眼光看向我,我就更慌了,一起身,撞翻了淑兒的那一杯,還把酒漬弄到了她的衣衫上,別提多失禮。
我陪著淑兒去換衣服,結果衛王妃說她也去,一行三人退出廳堂來至太子妃的院落——嫻安殿。衛王妃看著院落的題字,不經說道,這牌匾上的字行雲流水,筆墨流暢自然,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筆,可否告知,出自何人之手?
我從沒注意牌匾上的字出自何人,隻是剛來時還笑話淑兒說,太子真有心給你安排了名字這麼好聽的院落。嫻有溫婉之意,與你的性子相匹,安字又與封號相輝映,這名字貼切的狠。卻曾不想,這是出自何人。倒是手下的宮女機智,向王妃行禮回道:回王妃,題字出自太子殿下之手。
衛王妃掩嘴笑出聲來,直誇讚太子妃好福氣。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